宋修濂笑道:“本就是哄人的,谁信谁是傻子。”不过他到底也没说错,他确实有过婚配,虽说那是上上辈子的事了,想来用在这辈子,怕是作不得数了。
原武彰嗤声一笑:“要我说,还是你傻,驸马爷这么好的差事你不干,是不是傻。”
宋修濂听着这话,甚觉讽刺,就怼他道:“你不傻,你倒是去当啊。”
他向前略微倾下身子,压低声音说,“同是状元郎,同样样貌出众,我不信皇帝对你没那份心思。”
原武彰哈哈一笑,也不避讳:“皇上他却有此意,他要我留在京中。可我中状元,就是想要做将军,领兵打仗的,怎能困囿皇城,做公主的裙下臣。再者,我原武彰将来娶妻,要的是妻听我之话,不是我听她之话。”
“所以我才冒死相求,以保家卫国之名,求皇上准我入战场,不退敌人誓死不归。沙场上刀枪无眼,性命难卜,皇上爱公主心切,又怎会把公主托付于我这样朝不保夕之人。倒是你,你又是为了什么拒绝公主?莫非”
宋修濂侧耳而听,听他后面会说什么话。
“莫非你不喜欢女人?”
这话的言外之意,宋修濂算是听出来了。他也不恼,只是笑了笑,轻飘飘地说:“不啊,我喜欢女人,只是没遇着合心合意的罢了。”
外面风声簌簌,雪轻飘飘落下,屋里炭火烧的哔剥作响,二人坐着喝了会儿闷酒,原武彰心里不大痛快,丢下酒杯,说了句“我困了,我睡了”之后,便滚到床上梦周公去了。
一个月后,郭怀远大将军率几十名将士回京,皇帝设宴为其接风洗尘,皇恩款待。半月后,郭大将军带着原武彰,一行将士又往边关而去。
临行前夕,原武彰又来到宋修濂这里。这次,二人没有坐一起喝酒,原武彰来只为几句话。
“明日我便走了,有句话我一直想说与你,今晚便就此说了罢。”
原武彰神色黯黯,不复往日的风采。
“宋修濂,我一直以来都当你是我兄弟,可不知何时,我对你起了别样的心思。你非常优秀,我很欣赏你,可这欣赏之下,似乎还有几些的喜欢。”
夜很静,今晚难得没有风声,只闻屋里炭火哔剥作响。
宋修濂没有言语。
“那么,你呢,你待我又是如何?”昏黄灯光下,原武彰将目光看向他。
也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宋修濂说:“原武彰于宋修濂而言,是兄弟,是朋友,除此,再无其他。”活了四辈子,他可从来没对男人有过什么心思,原武彰自是也不例外。
“好,我知道了。”原武彰晦涩一笑,“我走了,你歇着罢。还有,好好照顾自己。”
言罢,他便要走,却被宋修濂喊住,“原二郎,我不要你名垂青史,我要你安然无恙,好好活着。”
“好啊,本公子应你。”
烛火摇曳,屋门开了又合。
翌日,正月初六日,原武彰随郭怀远大将军前往边关,皇帝亲自送出城。同年四月,谢广筠大婚。今年是个吉祥年,皇帝的生母——懿德太后,五月份过六十大寿。
皇帝孝顺,为贺其母生辰,朝廷特设恩科。这于考生而言,无疑是天降甘露,雪里送炭。宋修濂被任命为江南一带乡试的主考官,江南离京城路途遥远,车程将近一个月。七月初他与另外一位主考官乘马车,在几位官兵的护送下往江南而去。
八月初三日,他们到达目的地,直接住进了贡院,而后贡院门锁,此后吃住都在这里面,直到考生考试结束他们阅卷完,方可出来,此制度名为“锁院”,为的是不让他们与外界有所联系,从而泄露考题。
初八日凌晨,贡院门开,上万名考生在衙役的搜检下鱼贯入场。宋修濂坐于后堂内帘之处,除批阅试卷外,不得干预考场事。他与堂内几位同考官称之为“内帘官”。外面负责管理考场各项事务者,称之为“外帘官”。内外帘官考试期间不得往来。
十六日,乡试结束,考生陆续出了考场。试卷弥封,誊录,校对无误后,由外帘官送至几位同考官手中。乡试阅卷除正副考官外,朝廷还会任用同考官帮助阅卷,同考官也称“房官”,八至十八人不等,皆从外省调入,为的是防止本地考官舞弊本地考生。
江南贡院是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是本朝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每次乡试参加人数多达上万,本朝有半数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考生之多,可以想见。
正因其考生多,同考官也多。这次乡试的同考官共有十六名。同考官批阅完试卷,中选之卷推荐给正副主考官。正考官宋修濂看着眼前堆叠如山的试卷,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儿。考了四辈子试,好不容易当了回主考官,本想着可以风光一次,不想却是从一个炼狱进入另一个炼狱。
待中选试卷批阅完后,宋修濂又去检阅被房官咔擦掉的落卷。昏黄灯光下,他一份一份仔细着翻阅,生怕遗漏了哪份天人之卷。所幸,辛苦总不算白费,上千份落卷中他还是捞出了五六份合格的试卷。
未中取的试卷,他在后面写了批语,待放榜之后,这些试卷是要发放给考生的,便是落榜也得落得个明白。
所有试卷全部批阅完毕后,排出中举者名次,而后交由填榜官写榜。榜单填写无误后,再有衙役张贴在贡院外的一侧宽阔墙壁上,便是放榜。
放榜次日,宋修濂与诸位内外帘官,以及中举之人,一道参加了当地巡抚举办的鹿鸣宴。宴会一结束,他便与另外一位主考官,马不停蹄滚回京城去了。
到得京城时,桂花已谢,残瓣不见一片,余香也不留半点。他独自一人坐在院中,清冷的月光如水一样洒泄而下,薄薄凉凉,杯中的酒无甚滋味,他心里也觉无趣。家里来过几封信,信为宝儿所写,信上说,家里一切安好,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家里人很是想念他。
他任翰林院修撰,虽是个虚职,每日繁务杂多,在其位谋其事,若非重大事情,皇帝不允他随意告假而去。家里离京城来回一个月的车程,他回一趟家着实不便。他想,在翰林院任职这几年怕是都不能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