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杜莹莹盘点自己的财富。
年初支付《甄嬛传》的费用和谭雪松的代言费,花了20万,股票账户剩了24万。之后她买入广晟有色,从当时的16元股拿到现在的30元股,翻了将近一倍。
穿越总是有好处的,她高兴地想,一边取出20万,买了一辆icban,一边惋惜,这种不劳而获的日子只有五年了。
墨绿车身,白色车顶,萌萌哒大眼睛车灯,像个神气的小姑娘。
茵茵很快爱上自家车子,亲手给后视镜贴上红桃心贴纸(),每晚都和妈妈开车兜风。开学那天,茵茵乘车前往学校,背着小书包朝妈妈挥手,把前一天的紧张都给忘了。
仿佛一眨眼,女儿就长大了,杜莹莹热泪盈眶。
之后她也去了学校,开始自己的三年学生生涯。
其实8月底,杜莹莹就去学校报到了,与20来位“现当代文学”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班。
面试时的主考官石教授是浙江人,毕业于北大,浙大人文学院名教授,中文系大牛之一,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百度一下,一大堆头衔。
石教授显然记得她,笑眯眯地打招呼,开场白之后的讲话特意点到杜莹莹,“有新意,有诚意”,她有点紧张。
说是报道,其实就是抄书单,长长的书目,杜莹莹怀疑,自己能否看得完。至于选导师,报到第一天她就在邮件里填写了石教授,很快得到确认的回复。
石教授还列了一个十多本的书单,说,研二开学考试,考不过的话延期毕业。从《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到蔡元培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杜莹莹开始头疼--她比较喜欢看小说
对于新生来说,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也很重要,杜莹莹刚刚入学就不得不考虑毕业的事情了。
课表发下来,密密麻麻一大片,200人的公共课和和小班专业课都有,有固定有自选。除了本专业,一些古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的课程也在其中。她按照学分和时间分配周一到周五,发现能空出一到两个半天,不过,每周读书会是必须参加的。
她不用住校,其他同学已经把行李放进宿舍,忙碌一天,自然要聚餐的。20人在食堂占了两张桌子,按国际惯例,自我介绍一番。
杜莹莹发现,自己在班里是年纪中间,不少同学大四就直接考研了。不过她比较顺利,一次搞定,好几个是二考三考才上岸的。
轮到她的时候,她不仅介绍了自己原来的专业和杂志社,还取出名片,发了一圈:“我和同学开了一间小店,能打牌能喝咖啡能发呆,各位有空来玩,报我的名字,直接8折。”
一个胖子叫起来,“对对,她面试时候就是这么讲的,还拿着两幅点心图。当时石教授眼神非常欣赏,当场读了一首《望月怀远》,我在远处看着心都凉了。”
另一个同学没反应过来,“为啥?人家和你有啥关系?”
胖子悲愤地答,“废话啊兄弟,下一个就是我啊,她把标杆抬这么高,我活不活了?她一出来,我坐到椅子上,石教授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那意思,你也得拿出点啥宝贝啊?我当时心都凉了,直接站起来说,我给各位朗诵一首《洛神赋》,出来就想,完了,我完了。”
同学们哈哈大笑。
当然,胖子没完,很惊险地被录取了。胖子姓吴,就这么成了杜莹莹的朋友。
下午杜莹莹去学校接女儿,一队队高高矮矮的的小学生从教学楼里面奔出来,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在门口和老师说“再见”,一窝蜂似的冲向等在门口的家长。
“妈妈,妈妈!”茵茵个子高,在队伍后面
,一头扎进她怀里,“妈妈,你们开学典礼升国旗唱国歌了吗?”
杜莹莹一本正经地点头,“当然啊,妈妈也有老师和校长啊!”
茵茵放了心,像一只小黄鹂似的叽叽喳喳,告诉她,班主任个子高高的,看上去“挺厉害的”,同桌是个男生,叫任檬,柠檬树的檬,“可难写了”。
杜莹莹骄傲地发现,书没有白读,女儿很会用形容词了。
傍晚见到马浩宸,茵茵就把老师和新同学抛到脑后。
“爸爸,爸啊!”她乱七八糟地嚷着,把告诉过妈妈的事情再告诉爸爸一遍,学校有多大,操场有多大,教室有多大,不过,“中午饭不好吃。”
马浩宸认真听着,把带来的蛋糕打开,茵茵哇一声:
粉红色双层蛋糕,一位白裙黑发的王后和一位蓝裙白鞋的小公主并肩而立,背面是瑰丽巍峨的白色巧克力城堡。下面有“开学happy”一排字和大朵大朵的奶油花。
“真漂亮啊!”杜莹莹拍着手,“茵茵,我们一起谢谢爸爸。”
茵茵亲爸爸左脸一下,右脸一下,心满意足地等着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