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达曾经带着她在练舞室中跳起了这支曲子,陶乐思跳得很不好,但是她无法忘怀这旋律。>br>
在曲子只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陶乐思结束了一个乐句,马上又换了一首曲子。
《夜的钢琴曲五》。
柔声倾诉,互诉衷肠。寂静的夜,下雨的夜,希尔达说她曾经听到了陶乐思的苦痛。她的痛楚,连同她的柔情,在皮肤上抚摸摩挲。陶乐思触键犹如抚摸,她看着距离她不远的希尔达,她的神情安静中似乎有着战栗。
曲子还没有弹完,陶乐思又换了曲目,这回是《西西里舞曲》。
绿宝石。宝石一般色彩斑澜的毒蛇在身体上缠绕,绸缎在身下蜿蜒。寒风和夜色忽然升温,如流水般充斥了所有的空间,封锁住了退路。陶乐思不再去看键盘,她侧头,专注地盯着希尔达的眼睛,其他老师,其他学生,她都不再在意。
希尔达或许也在回应着她,用她的眼神,用她作为女巫的巫术,用她们的连结,温柔地对陶乐思呢喃她所听不懂的咒语。
气温越发升高,暧昧在两人之间的对视之间流淌。陶乐思缓慢地将头转向了钢琴。她稍微停了一下,手腕抬高,随后又猛烈地落了下去。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不同于这首奏鸣曲的含蓄深沉,开头一连串快速的琶音宛如澎湃袭来的海水,带着愤怒和倾诉,反复将她的思绪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纠缠、哀求,绸缎被卷成了一团。陶乐思的肩膀在耸动,手指灵活,击键准确。她抬起手,又重重地落下去,仿佛是一次又一次发动着进攻。海浪无休无止拍打着悬崖,在悬崖之上的古堡中,她在迷宫中奋力奔跑,狂风暴雨骤然来袭……
这一段的演奏难度较大,陶乐思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乐曲之中了。她没有去看希尔达,现在她也不用去看希尔达了,她甚至能够想象得到希尔达长发散落在枕上时,蕴含着暴风的乌云将她们托举至更高,一直高到了云端之上,听得到风的怒号。
陶乐思换了曲子。科萨科夫《野蜂飞舞》。
这支曲子很多时候被用来炫技,但是陶乐思却喜爱其中快速流淌而下的半音音阶。她如同黄蜂一般,在空中飞得很快,在阳光下奔跑着,她所感受到的只有肌肤触感火辣所带来的疼痛与快乐,甜蜜而血腥,一次又一次,前进,后退,站起,躺下,光影在面前旋转,眼前时而黑暗一片,时而流光溢彩。
“我没有喝醉,我很清醒。”她想。
“我爱她。”她又想。
终于,陶乐思转过头,看了一眼希尔达。
希尔达不知何时已经点起了一支烟,但是她好像根本就顾不上去吸烟。她另外一只手紧紧攥着桌布,手背上青筋毕现。她在紧张,与陶乐思一样紧张;她也感到某种欢愉,堕落所带来的欢愉。
这一首曲子全速弹下来很短,陶乐思略微喘息了一下,马上又开始了一首舒缓而略带忧伤的亨德尔g小调帕萨卡格利亚。
在暴雨与阳光中飞行之后,缓慢降落在一片虚无的空地。痛苦如影所形,孤单的时光像风一般从指尖流淌而过。她疲惫地躺在温暖的臂弯之中,床帏垂在她的眼前;而陶乐思只想看到那个人的眼睛,无需言语,能够在人海之中,或者隔着练舞室的玻璃,再看她一眼就好……
她转过头,所有的观众鸦雀无声,不知道是真的在欣赏她的美妙音乐,还是被她选曲的随意性给惊呆了。希尔达依然端坐着,从灯光下,陶乐思看到她的胸膛在微微上下起伏着,她的眼睛闪着水光,不知道是因为激动,或者是一点点迸发而出的泪花。她抿着嘴,几乎是要用牙齿咬紧嘴唇了。
陶乐思再次换了一首曲子。这回是一首爵士风格的钢琴曲,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斗琴桥段中出现的一支曲子,名叫《thecrave》。这首曲子似乎有玩世不恭的气质,还掺杂许多切分、大跨度之类的爵士钢琴技巧,但是陶乐思却又能感觉自己听到了其中的沉重,轻盈的脚步,沉重而疲乏的灵魂。
女神缓缓向天上升去,信徒们的血染红了整条河流。而陶乐思不在意这些,她不想要这些,她只记得一瞬间曾经有过的,永恒的渴望。
作为艺术学校的考试,选择爵士乐未免显得有些轻佻。但是这曲演奏完后,陶乐思站在钢琴旁鞠躬示意,听众们还是很给她面子地鼓了鼓掌。
陶乐思闪耀着某种光芒的眼睛直直盯着希尔达,当她鼓起勇气抬起头与陶乐思对视的时候,她似乎动了动嘴唇,好像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她终究还是再度移开目光,显出一种疲惫与茫然共存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