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倒是张越看见父亲那尴尬的模样,适时地插嘴解围道:“爹爹,倘若先生看重这些身外之物,当初只要太太平平把官当下去,那如今钱财官爵都少不了,您还是把东西收回去吧。”
张倬起先被儿子的大胆给吓了一跳,见杜桢非但不恼,反而赞许得连连点头,这才知道自己想错了,不免后悔在准备束修之前不曾与儿子商量商量——而与此同时,面上尴尬的他心中却窃喜于这一对师生之间的默契。于是,他立刻起身告辞,异常放心地把儿子留在了这间陋室之中。
陈设简单的屋子当中,刚刚定下师徒名分的两人彼此大眼瞪小眼,足足看了好一阵子,仿佛是双方都把眼睛给瞪得酸了,这一古怪的局面方才告一段落。然而,这双方都装哑巴总不是一回事,终究还是作为长辈的杜桢先开了口。
“如果我当初在沈民望面前收你作弟子,足可让你扬名于河南乃至天下,可是我却没有,你知道是为什么?”
张越曾经设想过拜师后杜桢会讲什么问什么,却没料到对方居然问这个。不过他脑筋极快,只是眼睛一眨的功夫,他便笑道:“少年扬名容易使人骄矜,先生可是为了这个?”
“是,但却不全是。”
杜桢冷漠的面孔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我大明朝的官比历朝历代的官都难当些。有才名却不想当官想做隐士,那么便会有皇家的屠刀等着;有才名却恃才傲物,那上头也容不得你;纵使有才名又处事谨慎的,若是忽然砸下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甚至是因别人之罪连坐,最后也未必有好下场。而我朝科举并不重什么名声,录取的人当中也并非都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座师也往往不喜那些名声显赫的浮华之人。所以,名声适度则可,否则无用而有害。”
“先生……您的意思我不明白。”
尽管自己心里异常明白,但张越却不得不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眼下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小有才名也罢少年老成也罢,这都是可能的,但要是像成年人那样洞悉世情,那就极其不合时宜了。
杜桢却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自顾自地说:“你以后就会渐渐明白了。我半辈子也就收了你这么一个真正的弟子,以后自然会把该教的都教给你,不但是学问,还有为人处事……一盏清茗酬知音,收了你作弟子却得了这样一联佳句,或许真的是缘分。”
这话的言下之意让张越很是欣喜——老学究似的夫子天底下一抓一大把,但学问好又通权达变的先生就很有些难求了。至少,借助这样一位老师,他有充分的时间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个陌生的时代。
张越正式拜师的几天之后,南京城的英国公张辅忽然打发来了四个精悍的家将,同时还捎带来了一封他的亲笔信。顾氏原本还因为寿筵上南京张家人一个不见颇有些不高兴,看了那封信之后却是长叹了一声,心中那点子芥蒂转瞬无影无踪。
“年前我还派了人去道贺,结果好好一个五个月大的大胖小子,说没就没了!不但如此,张輗张軏兄弟家里头也不得消停,几个姬妾竟是算计起了那个嗣国公的位置,也难怪没人光顾我这个老婆子的生日。”
一旁的张越这才明白是英国公张辅儿子夭折了,而且那还是唯一的儿子。想到这个时代的人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童年夭折,多福多寿的很少,他不禁更是对自己这孱弱的身体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要知道,皇帝有无数太医伺候着都难能长寿,更何况是他?
顾氏将手中的信笺仔仔细细折好放回了函封中,然后便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道:“英国公觉着张家以武勋传家,儿孙们纵使将来不求战场建功,却应该习武强身健体,所以派了四个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家将来。待会你们带着自家儿子去外头,老大家一个,老二家两个,老三家一个,各自把人领回去充当教习。”
闻听此言,素来喜欢舞枪弄棒的张超张起喜形于色,张越在诧异之后也觉得一阵由衷的欣喜,只有最小的张赳皱起了小脸,轻轻在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
顾氏在这家中的权威不可动摇,英国公张辅的话也无人敢违逆。即使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众人却还是在第一时间瓜分完了那四个家将,把人领了回去安置。
然而,事实证明,这四个家将还只是南京城那位英国公的第一批大礼。仅仅又过了七天,来自南京城的第二批礼物便再次抵达了祥符张家。
这一次是一批十二个姿色可观的婢女,按照张辅亲笔信上的话来说,开枝散叶乃是宗族大事,所以他希望家中的三位堂弟和侄儿们能够多纳内宠繁衍子息。这些女子都是获罪罚没入官的原良家女子,年龄从十二岁到十七岁不等,都是宜子之相。
天知道十二岁的少女怎么让人看出的宜子之相!
分配到张越房中的是一个容貌殊丽的十三岁丫头,名唤琥珀,看着颇为赏心悦目。然而对着这么一个赏心悦目的少女,张越却生不出一丝高兴劲来,因为他想到了那硬是被塞到他父亲张倬身边的碧瑶和红鸾,想到了母亲的黯然神伤,更想到了自己即将多两个小妈的残酷事实。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真真一点不假。
ps:四千字章节求推荐票!!请大家帮忙,让我坐稳新书第四吧,拜谢了!
话说昨天更新了万字,今天也差不多要到一万字了,看在我手指颤抖的份上,麻烦火线支援一把。小声说,明天要是赶得及就三章,赶不及我就只能两章了……
附赠广告一条:小鱼同学的《绣色》如今正火热上线中,打造继《古代育儿宝典》后又一经典,请大家多多支持!,!
nbsp;倒是张越看见父亲那尴尬的模样,适时地插嘴解围道:“爹爹,倘若先生看重这些身外之物,当初只要太太平平把官当下去,那如今钱财官爵都少不了,您还是把东西收回去吧。”
张倬起先被儿子的大胆给吓了一跳,见杜桢非但不恼,反而赞许得连连点头,这才知道自己想错了,不免后悔在准备束修之前不曾与儿子商量商量——而与此同时,面上尴尬的他心中却窃喜于这一对师生之间的默契。于是,他立刻起身告辞,异常放心地把儿子留在了这间陋室之中。
陈设简单的屋子当中,刚刚定下师徒名分的两人彼此大眼瞪小眼,足足看了好一阵子,仿佛是双方都把眼睛给瞪得酸了,这一古怪的局面方才告一段落。然而,这双方都装哑巴总不是一回事,终究还是作为长辈的杜桢先开了口。
“如果我当初在沈民望面前收你作弟子,足可让你扬名于河南乃至天下,可是我却没有,你知道是为什么?”
张越曾经设想过拜师后杜桢会讲什么问什么,却没料到对方居然问这个。不过他脑筋极快,只是眼睛一眨的功夫,他便笑道:“少年扬名容易使人骄矜,先生可是为了这个?”
“是,但却不全是。”
杜桢冷漠的面孔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我大明朝的官比历朝历代的官都难当些。有才名却不想当官想做隐士,那么便会有皇家的屠刀等着;有才名却恃才傲物,那上头也容不得你;纵使有才名又处事谨慎的,若是忽然砸下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甚至是因别人之罪连坐,最后也未必有好下场。而我朝科举并不重什么名声,录取的人当中也并非都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座师也往往不喜那些名声显赫的浮华之人。所以,名声适度则可,否则无用而有害。”
“先生……您的意思我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