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对着嬴政深深一揖,语气斩钉截铁:“儿臣,谢父皇隆恩!定不负父皇所托,必将殚精竭虑,为大秦开万世太平之基业!”
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分推诿。
这便是将闾,机遇来了,便要牢牢抓住。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靠回软榻,语气带着几分告诫:“权力给你了,怎么用是你的事。朕只要结果。不过治粟内史关乎国计民生,不可儿戏。你放手去做,但也要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别把大秦的家底,都给朕败光了!”
“儿臣明白。”将闾应道,心中已然开始盘算。
格物院的钢铁缺口,新政推广所需的启动资金,还有关中水利的后续投入。
有了治粟内史的支持,这些都将不再是问题。
他甚至可以考虑更大胆的计划,比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产农作物,或者建立更完善的驿传和官道系统……
一时间,无数宏伟的蓝图在他脑海中展开。
“好了,退下吧。记住,朕等着看你的表现。”嬴政挥了挥手,似乎有些倦了。
“儿臣告退。”将闾再次行礼,恭敬地退出了寝殿。
走出殿门,外面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将闾抬头望天,湛蓝的天空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他紧了紧腰间的佩剑,步伐沉稳而坚定地向宫外走去。
治粟内史。
这四个字如同拥有魔力,让他的血液都开始沸腾。
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拥有了与整个旧势力博弈的资本,才真正拥有了将脑海中那些构想付诸实践的底气。
父皇将这把最锋利的剑交到了他手中,是信任是考验,也是一种无声的鞭策。
他不能输,也不允许自己输。
大秦的未来,他要亲手去塑造。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咸阳宫,并迅速向整个朝堂蔓延。
“什么?陛下将治粟内史交由监国殿下监管?”
“我的天!这……这岂不是说,国库的钥匙都攥在九殿下手里了?”
“与扶苏公子同列为储君候选,又掌管钱粮大权……陛下这是……”
“嘘!慎言!陛下心思,岂是我等能够揣测的?”
一时间,朝野震动。
文武百官,无论派系,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砸得晕头转向。
丞相府。
“砰!”
李斯书房内传来一声瓷器碎裂的脆响。
李由站在书案前,脸色铁青,指着刚刚退下的下人怒吼:“你说什么?再说一遍!陛下把治粟内史交给谁了?”
下人战战兢兢地重复:“回……回公子,是……是监国殿下……”
“嬴!将!闾!”李由咬牙切齿,额头青筋暴起,仿佛要将这个名字嚼碎吞下。
他怎么也想不通,父亲明明是左丞相,百官之首,陛下为何要越过父亲,将如此重要的财政大权交给那个处处与他们作对的将闾?
这简直是在打他们李家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