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偏殿内,死一般的寂静仍在持续。
五位帝国重臣如同泥塑木雕,各自沉浸在始皇帝方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话语带来的震撼之中。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铜炉里香料燃烧时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以及众人几乎停滞的呼吸。
将闾,这位行事不羁、手段凌厉的九公子,竟真的被嬴政提到了与长公子扶苏同等的位置上,共同成为了储君的候选人?
这不仅仅是对将闾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大秦未来走向的一次重大暗示,足以搅动整个朝堂乃至天下的风云。
嬴政靠在椅背上,苍白但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五张神色各异的脸。
他看到了李斯的惊疑与快速掩饰,看到了冯氏父子的震惊与挣扎,看到了尉缭的目光闪烁与权衡,也看到了蒙毅最初的激动和随后的沉稳。
很好,他要的就是这种反应,这种在平静水面下汹涌的暗流。
“诸位,对此有何看法?”嬴政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迫使着这些帝国的支柱必须表态。
沉默片刻,左丞相李斯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脸上又恢复了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陛下圣明。长公子仁厚,九公子英武,皆是我大秦栋梁之材。长公子宅心仁德,深得儒臣拥戴,于稳定社稷,教化万民有长;
九公子勇于任事,锐意进取,于强军拓土,革新除弊有功。两位公子各有千秋,实乃我大秦之福。至于储位大统,关乎国本,臣以为当从长计议,慎之又慎,陛下自有乾坤独断。”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夸了扶苏,也赞了将闾,最后又把皮球踢回给了嬴政。
谁也没得罪,谁也没支持,典型的李斯风格。
李斯追求稳重,注重个人的利益。
他不敢公开支持某个公子,就怕哪天另外一个公子继位了,把他丞相的职位撸了。
嬴政不置可否,目光转向了新任右丞相冯去疾。
冯去疾深吸了一口气,与儿子冯劫对视一眼,父子二人似乎瞬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冯去疾出列,声音带着几分老臣的持重:“陛下,老臣以为,李相所言有理。长公子为长,依宗法礼制,本为顺理成章。然九公子监国以来,其才干魄力,亦是有目共睹。格物新弩,利国利军;起复老臣,不计前嫌,此等胸襟气度,亦非常人所及。
老臣父子蒙九公子举荐,方有今日,感念在心。只是立储乃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确需陛下深思熟虑,择最优者以承大统,方能确保我大秦江山万代稳固。”
冯去疾的话比李斯多了几分真情实感,尤其提到了将闾举荐的恩情,但最终的落点,依旧是“陛下圣裁”,没有明确站队。
冯劫随之附和:“臣附议。父皇圣明。”
嬴政心中冷哼,又是两个老狐狸。他看向太尉尉缭。
尉缭抚着颌下花白的胡须上前一步,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陛下,臣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绕。臣只知道,九殿下给臣看过一张《万里江山图》,图上那些地方,臣做梦都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