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内,灯火通明。
李斯端坐案后,面前摊开着那封由数家大商号联名呈上的陈情书。
墨迹未干,字字泣血,声声控诉着官府凭证如何扰乱市场,监国公子如何与民争利,恳请陛下废止新政。
李斯手指轻轻捻着光滑的竹简边缘,目光深邃。
这封陈情书的分量,他掂量得清清楚楚。背后不仅是咸阳城乃至关中几家最大的粮商、布商、铁器商,更隐隐牵扯着一些旧日六国的贵族势力,盘根错节。
一边是陛下明显表露出支持态度的监国公子,另一边是足以搅动大秦经济命脉的庞大商贾集团。
这平衡木,走起来需万分小心。
沉吟良久,李斯并未立刻将陈情书呈送御前。他唤来心腹,低声吩咐了几句。
次日,几位在陈情书上署名的主要商贾代表,被客客气气地请到了丞相府。
李斯亲自接见,言语温和,耐心听取了他们的苦衷,表示会将他们的担忧妥为考量,却绝口不提何时上奏,更无半句承诺。
一番太极推手,既安抚了对方情绪,又将此事暂时压了下来。
老狐狸的算盘打得精明。先观望,看看监国公子如何应对,也看看陛下的真实态度到底有多坚定。
然而,李斯能等,将闾却早已料到这一步。
就在陈情书递交丞相府的当晚,监国府邸内,一个不起眼的小头目,张洪奎正低声向将闾汇报着市井间的最新动向。
此人原是府中内侍出身,被将闾看中其机敏,专门负责组建一个遍布咸阳角落的情报网络,如今已初见成效。
“殿下,那几家大商号递了状子给丞相,还派人四处游说,想必是联合起来要给咱们施压了。”张洪奎语带担忧。
将闾脸上波澜不惊,仿佛在听一件寻常小事。“知道了。”
他淡淡应了一声,随即转向杜周,“杜周,试点县那边,凭证的推广不能停。不仅要保证兑换顺畅,还要增加它的用处。从下个月起,试点区域缴纳田租、口赋,允许部分用官府凭证抵扣。让百姓真正离不开它。”
他又看向张洪奎:“你的人继续盯着那几家商号,尤其是他们的粮仓、货栈。平日里囤积居奇、偷税漏税的勾当,给我把证据收拢扎实了。”
“诺!”杜周与张洪奎领命而去。
将闾的预判很快应验。见丞相李斯态度暧昧,那几家大商号的耐心迅速耗尽。
一场无声的经济战悄然打响。
咸阳城内外的市场上,原本充足的粮食开始变得紧俏,价格一日三涨;
布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也急剧减少。
一些小商贩无货可卖,怨声载道;
普通百姓更是恐慌,争相抢购,进一步加剧了物价的波动。
“没天理了!这粮价涨得比磨盘转得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