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站在记者发布会的讲台上,灯光打在他略显紧张的脸上。
台下坐满了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他。
自从《一周刊》那篇指责他抄袭盖·里奇的文章发表后,这场舆论风波已经持续发酵了一周。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疯狂的石头》的关注。"
宁浩清了清嗓子,声音在麦克风的放大下显得有些干涩…
"关于近期有关我抄袭盖·里奇导演手法的讨论,我想借此机会做一个正式的回应。"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杨林坐在第一排,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宁浩。
这场发布会是两人商量后的决定,与其让媒体继续猜测,不如主动出击。
"我承认,在电影创作中确实借鉴了盖·里奇导演的多线叙事和黑色幽默手法。"
宁浩的话引起一阵骚动,记者们纷纷低头记录,
"但我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学习和致敬,而非抄袭。"
他点击遥控器,身后的屏幕上开始播放两段对比视频。
一段是《疯狂的石头》中几个角色阴差阳错相遇的场景,另一段是《两杆大烟枪》中的类似情节。
"电影语言就像文字一样,是全世界导演共有的工具。"
宁浩的声音渐渐有了底气…
"我在编剧过程中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后,发现盖·里奇的风格在某种戏剧模式下是最佳选择。我决定不去避讳这种相似性,因为这是一种类型片的特征。"
杨林注意到记者们的表情开始变化,有些人甚至微微点头。
宁浩继续展示更多对比片段,同时详细解释《疯狂的石头》在故事概念上的全新创意。
"我们的故事完全建立在中国本土文化上,所有笑料和情节设计都源自中国社会的现实观察。"
宁浩指着屏幕上几个特别搞笑的片段…
"这些幽默只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才能成立,是百分之百原创的。"
发布会结束后,杨林和宁浩并肩走出会场。
《香江日报》的记者追上来问道:"宁导,您不担心这样的回应会坐实抄袭的指控吗?"
宁浩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记者:
"艺术创作从来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过程。莎士比亚的戏剧被改编过无数次,没有人说那是抄袭。重要的是你往里面注入了什么新的灵魂。"
这番话第二天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舆论风向开始转变。
《香江日报》甚至专门发表评论文章支持宁浩的观点:
"就像文字创造出来就是拿来用的,如果这么说,是不是我们都是盗用文字创造人?"
—————
解决了电影方面的危机,杨林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刘瑛的新歌创作中。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完成了八首歌曲,包括《小幸运》、《樱花草》、《我们都是好孩子》等。
这些歌曲既保持了刘瑛一贯的甜美风格,又加入了些许成熟韵味,与她现在的年龄和阅历更加匹配。
杨林坐在录音室的调音台前,反复检查着《小幸运》的伴奏带。
这首歌他觉得很适合刘瑛,旋律优美动人,歌词讲述了一段错过的青涩爱情,既有青春的遗憾,又有成长的释然。
他相信这首歌有潜力成为超越《后来》的经典之作。
录音室的门被推开,刘瑛穿着一身简约的白色连衣裙走了进来,长发披肩,妆容淡雅,与平日的性感形象截然不同。
"听说我的歌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