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华视线的落点处,商叶初抬起眼睛,脸上挂着一抹残酷与无奈交织的笑意。
“咱们这个地方,编剧维权,什么时候能翻起浪花?”
“……”
古文华轻轻抽了一口气。
商叶初这句话的分量,凡是影视从业工作者,心中都有数。
内娱编剧地位低不是秘密。哪怕是郑博瀚那样作品丰厚、浸淫圈子数十年的大编剧,在《卿云传》被魔改的时候,也只能负气出走,另起炉灶,毫无别的办法。更别提“心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了。
大约是在一五年暑期,一部叫作《沉默码头》的电影热映,势头很猛。结果上映没几天,一位叫作杨奎的编剧布长文控诉,指控《沉默码头》的剧本抄袭他的原创剧本《未燃之江》。
杨奎编剧布了相当详细的调色盘(鉴定抄袭的对比表格),将《沉默码头》的剧情与《未燃之江》剧本一一比对,论证前者抄袭了后者。
古文华当时还是学生,从头到尾地关注了这件事。以他的眼光来看,《沉默码头》何止是抄袭,简直是大片大片地复制粘贴了《未燃之江》。
上映期爆出这种丑闻,以直线逻辑推断,对电影的打击应当是致命的。古文华甚至一度认为《沉默码头》会直接下映。
很可惜,没有。
《沉默码头》依然爆火,最终斩获了11亿票房,成为了那个档期的票房冠军。不仅如此,绿瓣评分还在8分以上——几十万人打出来的8分。
这只是娱乐圈编剧维权的一个缩影。更多的编剧,连被古文华看到的机会都没有。
商叶初说出这句话的刹那,古文华便想起了这桩旧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他只是没想到,商叶初会如此直白地说出来。
商叶初缓缓道:“青凭娱乐给足了诚意,合同和签约流程都是完美符合法规的。我们一没有拖结尾款,二没有抄袭拼凑,他维什么权、什么声?”
古文华的指尖轻轻颤了一下。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说着这么冷酷的句子,古文华却觉得商叶初有点伤感。
商叶初莞尔一笑:“他没有任何法理上的支持。如果实在无理取闹得狠了——签约条款上明明白白地写了,‘乙方确认授权甲方在影视化过程中对作品内容、人物、剧情、背景、风格等进行必要改编、增删或调整,乙方不得干涉或提出异议’,下面签的是他自己的大名,没有人逼他。把这东西一甩,你猜猜网友们会向着谁?”
盛闻之没卖出过版权,对这东西一窍不通。商叶初给他什么文件,他就签什么文件。加上这条条款在娱乐圈许多版权合同中都出现过,盛闻之也看不出什么异常,只以为是常规。
但是,放在舆论漩涡中,这条条款所起到的作用,就不是两行字那么简单的了……
商叶初没有明说,但古文华福至心灵地明白了:如果电影上映后,“心鬼”声质疑剧本改编的问题,以季君陶的雷霆手段,会立刻将这条条款贴出来,扭转舆论,再转手泼心鬼一身脏水!
“签约时明明已经说好,电影上映后却又站出来阴阳怪气,分明是讹诈!”
“钱没谈拢,人心不足蛇吞象。”
“签字的时候又没人逼他,签完后又要反悔,脸皮真够厚的!”
“不想自己的作品被改那就别卖啊?钱到手了又后悔,真是又当又立。”
“我还觉得改完之后的电影比他那原本的破剧本好看多了呢,没有电影零个人会知道这本小说。能不能别蹭了……”
许许多多类似的说辞在古文华脑海中闪过。他出身于电影专业,这种事情见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那些愤懑于自己的作品被胡编乱改的编剧,在贸贸然声之后,会落得什么下场,古文华所知并不比商叶初少。
残酷。
从心鬼在合同上签下他的名字起,实际上就已经把自己的作品完全交给了商叶初。他这个人,已经没什么用了。至于后来,商叶初用小手段哄他写段子,只不过是废物利用罢了。
古文华忽然同情起了那位“心鬼”——那个叫盛闻之的,与自己有过数面之交的,才华横溢的作家。
等等,还是先同情同情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