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字的下方,古文华又用黑笔添了两个字:【叶初。一号角色。】
这是将原本的邪道主角彻底改成了正面角色。
商叶初下意识地有些不喜。《规则杂货店》的主人公原本的形象很新颖,被古文华这么一改,一下子变成了烂大街的主角形象。可以说,十本少年漫里有九个主角都这样,十部电影里也有七八个主角是这样。
主人公原本的闪光点和记忆点都没有了,商叶初对这个角色的兴趣也顿时直线下降。
演员当然还是喜欢挑战有深度的角色。
出于对古文华的尊重,商叶初没做声,继续看了下去。
紧接着是无业混混的人设。古文华保留了无业混混的基本设定,但在旁边添上了几行红字。
【肌肉达,完全无脑。屡屡犯错,挑战规则。性格粗暴,惹人厌烦。二十岁——三十岁左右男性。二号角色。】
这……这个角色已经内定为庄笙了,但古文华改版后的设定,几乎和庄笙没有任何契合之处。商叶初感到自己眼皮上的筋跳动了一下。
紧接着是计算机程序员的人设。
古文华直接划掉了“天才计算机程序员”几个字,改成了“普通宅男”,并在下方写道:
【毫无生活常识,除了动画片相关知识外一无所知。内向窝囊,唯唯诺诺,四十岁左右中年男性。三号角色。(常被二号角色欺压)。】
接下来是“女性白领”,古文华将之改为“家庭主妇”。
【三十岁左右家庭主妇。性格泼辣,经常添乱。爱占小便宜。母爱丰沛。带着一个小女儿。四号角色。】
家庭主妇旁边延伸出了一个小括号,简单地写着她女儿的设定。
【有些口吃的小女孩。6—9岁最佳,不爱说话。眼睛能看到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五号角色。】
最后是女鬼的设定。古文华将女鬼长长一串的设定直接划去了,替换成了相当简单粗暴的一行字:
【试错炮灰。一个张扬肤浅傲慢的男性。越惹人厌越好。】
主角团的五个人,全部被古文华改头换面了。商叶初原本还觉得自己那个角色改得太多,现在一看,反而是改得最少的那个。起码还保留了年龄、性别和脑子。
“小古,”商叶初摸了摸脖子,“为什么要改成这样?”
商叶初是真不理解。把原本的健全人主角团改成老弱病残俱乐部有什么好处?即便只是纸面上的几行字,也能看出这些人各有各的讨厌之处。尤其是孱弱圣母的主角,播出来之后,不被观众骂死才怪。
想起盛闻之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嘴脸,商叶初又补充了一句:“麻烦说得详细一点,我、我不太明白这个。”
想说服盛闻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商叶初得抄抄古文华的作业。
古文华没有露出丝毫不悦的神色,似乎早就知道商叶初会问这个问题。
“当然是为了代入感和爽感。”古文华抽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刷刷刷写下这两个词。
“代入感。
“电影人物不单单是人物,更是观众的透镜。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投射面具’,一个角色的开放性越强,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欲就越强。”
古文华点了点纸上原本的“计算机天才”的字样:“原剧本中,这些角色都是精英阶级,站得太高了。假,大,空,不食人间烟火,抽离于群众之外。这样的角色怎么会有代入感?”
天才,有神力的混混,精英白领,女鬼。商叶初回想了一遍主要角色。好像确实如此。
古文华摇了摇头:“说实话,我很惊讶,这本小说中,只有主角还让人有些代入感。其余的角色,完全是剧情的容器。飘在半空中,高高在上地演着样板戏……这个编剧,给人一种从来没体验过生活的感觉。”
商叶初脑海中蓦地出现盛闻之的身影。
盛闻之何尝不是如此?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顾自说话,自顾自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对待旁人总是“我认为”“你应该”,而非真正地理解对方。
盛闻之,是个活在玻璃罩子中的人。
saqu。。sa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