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滇省之前,简秋他们联系了当地的教育局。教育局局长一听说是总台的拍摄团队,相当重视,立刻给他们安排了相关事宜。去的第一个学校叫做冲锋小学,名字十分有活力。
冲锋小学的校长原本派了教导主任和一位支教老师来接他们,但因为高铁是晚上九点多才到站,还要再转大巴才能到县里,为了不折腾人家,项目组决定先在附近住一夜,第二天再去学校。
当然,不折腾教导主任和支教老师,肯定就折腾上了张添寿。
张添寿在高铁站接到他们,然后在附近找了个旅店给他们落脚,第二天早上又带着他们去坐大巴,等到了县里,还要再转中巴,才能到冲锋小学。
这一趟下来,张添寿请的两天假就没了。
因为必须按时归队,所以张添寿送他们到学校门口,就得立刻回去了。他望着简秋,欲言又止。这一路虽然相处了两天,但因为有项目组的其他两个人在,他们并没有单独说过话。
简秋失联了半年,他心里堆积了很多话想跟她说,但一时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简秋以为他还在怪自己,小声说:“对不起啊添寿,我不是故意不跟你联系的。”
她只是想要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没有秦时初的未来。
张添寿原本想说我没怪你,心念一动,故意说道:“那你以后不能再这样了,如果换号码要及时通知我。”
简秋点头:“好。”
张添寿得寸进尺:“等我回了部队,你要主动联系我,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都要跟我说。”
简秋再次点头:“好。”
张添寿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的欣喜若狂,故作镇定道:“那我走了。”
简秋:“路上小心。”
张添寿一步三回头地去了。
等他走远,项目组的导演郑勤打趣说:“小情侣又要分开了,看这黏糊劲,感情很好嘛。”
虽然昨天张添寿来接他们的时候,简秋介绍的是“朋友”,但看小伙子这神情,可不止“朋友”这么简单。而且当初得知要参加这个项目,简秋一点意见都没有,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男朋友在这边。
项目组的另一个人,就是跟简秋一起拍四合院纪录片的那个小朱。小朱是个没什么城府的新人,也没什么背景,因为替简秋说话,得罪了戴先生,这次跟简秋一起被打包发配到了滇省。
听到郑导的话,小朱酸溜溜地说:“简秋,那个是你男朋友啊?”
同事半年,小朱又都几乎明恋了,简秋当然知道他的心思。她不太喜欢小朱的性格,善妒又小家子气。这次大家要相处半年的时间,她正觉得烦呢,听他这么一问,顿时不想否认了。
暂时将张添寿当作挡箭牌,也挺好的。
于是她笑而不语,转移话题道:“快到放学时间了,我们先去学校吧。”
郑导心领神会,小朱的心思那么明显,他一个过来人哪里会看不出来?但郎有情妾无意,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家还要长期相处的,可不能弄得那么尴尬。
何况以他的眼光来看,小朱对简秋有想法,也确实有点异想天开了。
三人朝学校门口走去,刚靠近,就有个男人从门卫室走了出来,冲他们笑道:“是总台的同志吗?”
简秋听到“同志”两个字,忍不住微微一笑,原来在部队以外,也有这么称呼人的啊?
她打量了一下对方,男人看起来年纪不大,应该还不到三十岁,衣着整洁,身上有股很浓的书卷气,并不像是这种偏远地区养出来的,于是断定对方应该是支教老师,她记得当时教育局给的信息里,支教老师姓周,于是打招呼道:“周老师好。”
“周老师”明显地愣了一下,跟着笑容更灿烂了:“我不是姓周,我姓刘。”
刘?姓刘的不是教导主任吗?
大概是看出了她眼里的疑惑,对方好心解释:“我是这里的教导主任,你说的那位周老师在那边。”
简秋望过去,发现“周老师”居然是个女人。
简秋:“……”
周老师刚才可能因为别的事耽误了,比刘主任晚出来一会儿,此时还隔着一段距离。简秋看着她走过来,虽然看不清面容,但看得出此人的身材相当好,尽管是冬天,但羽绒服也掩不住她的“波涛汹涌”。
身材好的人很多,但是身材好到这种地步的人应该不多,这身影总让简秋觉得似曾相识,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