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疾难医,治病救人最怕的就是摸不着病因,没办法对症下药。
而这位病人的病情虽然说不上严重,也更谈不上乐观。
目前为止各项身体指标还算正常,偏偏就是深度昏迷,迟迟醒不过来。
一连几天输送营养液,脸色已经肉眼可见的苍白起来。
下面是一些临床专家的诊断评论。
“查不出病因,甚至连发病源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病患的各项指标都显示正常,呼吸频率跟生命体征却一直在减弱,这就有些奇怪了。”
“也许是潜伏性病原体,可能需要多一些时间。”
“不行,不能再拖了,院方已经下达病危通知书了。”
紧接着是几张最新的病症照片。
一个极消瘦的老者,脸上打了模糊的马赛克,赤裸的上身瘦骨嶙峋,看上去好像一具干尸。
江北眉头微凛,注意到在老者的下腹部有一处细小的泡状脓疱,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隐隐还有暗黄色的脓液鼓动着。
并发炎症,通常会以脓包的形式出现,单凭这个并不能断明病因。
江北认真看了看,把见解发到了论坛上。
与此同时,沧江省医院名誉副院长办公室内。
身为国际中医临床专业领军人物的孙崇箴正在浏览论坛,因为这个病例的患者就在沧江医院。
碍于患者身份的特殊性,对外并不能透露太多。
浏览到最后,孙崇箴眼神亮起,一个熟悉但许久未见的id出现在视线里。
江北这边,备注“老师”的消息框弹出。
只有简短的三个字。
“回来了?”
江北倏地握紧了手机,眼前有些许模糊。
曾几何时,孙崇箴不止一次搂着他的肩膀,骄傲地向外人炫耀,江北是他最得意的学生。
对于江北而言,孙崇箴又何尝不是他最尊敬的老师?
那时的江北风光无限,有着同辈人望尘莫及的医学天赋与水准,是医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那时的董倾玥却是个偏执到执拗的控制狂。
不允许早出晚归,不允许跟女医生交流经验,不允许长时间不回消息,更不允许带着满身的消毒水味回家。
要知道江北跟着孙崇箴研修的就是临床医学,一台手术动辄就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根本做不到董倾玥要求的那些。
而这一切的一切,被董倾玥说成是爱的表现。
于是江北舍弃了全部,心甘情愿陪董倾玥来到济海创业,从零做起,踏足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曾经的同学同事们无不深感惋惜,毕竟江北有天赋还努力,又有孙崇箴这样的恩师提携,成功是必然的。
但选择如此,也不好多说什么。
没想到过去这么久,老师竟然还挂念着他。
江北有很多话想说,随着指尖轻点,万语千言却只编织成了一句,
“老师。”
聊天框陷入沉寂,似乎对方也在组织语言。
不一会儿,消息传来。
“回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