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飞再无多言,只跪地叩首,朝着前方的老皇帝重重磕了几个头。
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老皇帝在向他托孤,将这座风雨飘摇的王朝托付给了他。
他不能拒绝。
老皇帝身披战甲出城那日,皇宫里传来了华应飞代掌监国之权的消息,夹道相送老皇帝的百姓里没有华应飞的身影,他正忙着处理养心殿堆积如山的奏折。
秦不弃替他去了,就在京城最繁华的那条大街上,老皇帝被百姓们簇拥在中间,坐在高头大马上,接受所有人的朝拜。
百姓们都说老皇帝是位明君,为了大朝能亲自上战场,无论胜利与否,这份胆识气魄就已经让人敬佩。
秦不弃混在嘈杂的人群里,忽然就想起了阿圆。
想她若是还活着,是否也会敬佩这样的老皇帝,和老皇帝一比,她死的那么不值一提。
老皇帝这一走,诺大的皇宫里霎时显得冷清不少,也不能说是冷清,只是华应飞每日忙于政务,没空再去看它。
如今正值战事吃紧,南方又发了大水,来势汹汹,淹死大半农田不说,还因此死了不少人。
京城内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越聚越多,南方也因着大水起了一阵害命的疫病,内忧外患全都堆在这位刚刚上任的监国身上,华应飞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初秦千裹拉着她一字一句读的圣贤书,终于也被秦不弃派上了用场,她可以不用当个只在一旁看着什么都帮不上忙的废物,可以帮到他一点。
就算只是一点,他也可以轻松一点。
从回来之后就一直安稳的华誉突然就冒出了头,在众人为前线战事焦灼之时,她带着秦赫在京中安置流民,用自己的私库拨银子给南方赈灾。
一向作风低调的二公主突然也在京中有了传言,说她人美心善,实乃仗义之举,说大朝有她乃是国之幸事,这些从前装在华荣身上的名头,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挪到了她的身上。
不管她是不是可疑之举,君子论迹不论心,她的所作所为能让京中百姓爱戴她,能让华应飞压力减轻很多。
虽然勉强,但也算是撑下来了。
老皇帝带兵的确要比华应飞强的多,从他出发当日到现在已经月余,边关虽然战事吃紧,迟迟无法收复失地,但却让叛军也再难寸进。
在华荣的计划里,她从未想过老皇帝会出现在这,靠着比她们少了一大半的兵力死守,害得她不得不把时间耽搁下来。
老皇帝背后有举国之力的供养,可以慢慢跟她打消耗战。
华荣没有这个时间慢慢陪他耗,养着手下的几十万大军,就算是一路上允许士兵打家劫舍,烧杀抢掠,她也养不起。
更何况她根本不允许有人这样做,但对面之人是她的父皇,她能眼都不眨的杀了同样血浓于水的华应飞,却不得不顾忌老皇帝的身份。
“殿下,恐怕您不能再手下留情了,一旦时间被拉长,我们只会被生生拖垮。”
“等了这么多年,如果在这里失败了,您真的甘心吗?”
周虎知道华荣心中所想,向自己的父母亲人拔刀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她必须要这么做。
她早知道这么一天会来,早就已经做好了决断,又何必犹豫挣扎,徒增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