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不辱命!」
他扬了扬手里的东西,她笑了,迎上去查看。
他戳戳妻字,低声唤她:「赵王氏!」
「巧善,我是巧善!」
「啊!是我记错了,对不住您。」
她看着黄页上边的民户二字,捂住脸,把哭意憋回去。
黄嫂子没有入奴籍,只是投靠主家的雇工,可以自由出入,可以自行婚配,文书上的日期一到,就可以离开。待在八珍房时,巧善最羡慕的人就是这位婶子。但黄嫂子说雇工人也算贱民,只比奴才略高,因此她儿子能读书进学,却屡遭排挤,最终倒在欺凌下。长生死后,黄嫂子老了,眼神空了,有时会突然感慨「当初不来这就好了」。自此,巧善不羡慕了,只有怜惜。
到这会,她终于又是个真真正正的人了,是比雇工人更自在的平民百姓!
赵家禾看她发怔,猜到她的心事,逾矩将手搭在她肩上拍了拍。
小留立马转身,让远一点。冯稷也调转头,先爬上了院墙。
巧善没拿这东西,将递东西的手推回去,欢欢喜喜说:「你收着最稳妥。」
「回去再细看。」
她用力点头。
此地不宜久留,先翻出去,和墙外的人会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处。
原定是小留在家守着她,但人不在自己身边,到底不放心,赵家禾又把她带上了。
小留和阿大守着板车在墙外接应,刀疤子和姜十二在墙内。小留告诉她:院子里除了冯稷和他,还有三个早到的帮手。
用箱子抬起来不方便,丧家麻布多,一包袱一包袱送出来,凑够半板车就往外运,没一会又拉着空板车回来继续接。
他们干活,巧善没闲着,记了包袱数量,再按着包袱大小,估计了大银锭的数目。只剩最后两包别的不好算,这个先撇开,等他出来,她便报了银两总数。
赵家禾笑着点头,冯稷等人陆续出来,最后三个竟然是家安他们。
太好了!
银子不用拉多远,先存去后巷——赵家禾交代姜十二在这买了最不起眼的一间,算是狡兔的第一窟。
赵家禾先说了这些银子的用途,再按规矩,要给他们发钱。
习武之人,讲的就是一个义气,好锄强扶弱,听说他要拿去帮人,都推辞了。
巧善突然插一嘴:「至少一人拿一个,有此义举,总该留个凭证。」
赵家禾有些意外,但没反驳,点头附和,给家安使了个眼色。
家安忙说:「也好!」
家岁和家康跟上。
果然,剩下的人又都愿意了。
巧善一直在看他的脚,赵家禾悟了,在最后两包里挑一个拆开,一人再来一大把碎银,强塞给他们。
她在墙外等那会,因为担忧,一直盯着墙上。有人翻出来,她总是先看到搭上墙的脚,前几个穿的鞋又破又旧,有的补了几处,有的任它破在那。外头的百姓不好过,他们这些人也没好到哪去,横竖是要拿去帮人的,先从身边人帮起才对。
家安他们以前跟着他没少得好处,他们不差这点,但冯稷跟师兄弟们苦了好些年,到今年才跟着挣了点辛苦钱,舍不得花用,落魄惯了,才会不在意鞋破不破。同行的家安不要报酬,他们就是再缺钱也不好意思收。家安起了个头,他们才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