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不应该这样为抗皇太后的,她是个苦命的女人。”马皇后在一旁劝说道,对于皇帝的转变,她感受颇为深刻。“梓童啊,咱也没怎么样啊,再说了,我这都是为了两位弟弟好,世人常说,修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如今他们本就出生地,人家学生文武艺之后可以更好为朕服务啊。阿斗揽过马皇后说道,用别人的皇后感觉就是不一样。“再说了之后文奎他们也是要扔到军营里,待文奎成长为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皇帝时,那我就能躺平了。”阿斗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牛逼的儿子帮他分担朝政,等儿子成熟时就直接传位给他。就比如李世民,对于李渊这种死死霸占皇位而不放手的帝王,他十分不解。结果李建成李世民两个优秀儿子就这样内斗耗死一个,多可惜啊。想他在巴蜀之地,如果有一个儿子能顶起家事的话,他早就放权了。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操蛋:不需要的却拥有,想要的又不成。“不是,陛下,你,文奎他?他还是个孩子”小马皇后愣住了,他没想到能从阿斗嘴中听见如此荒唐的言论。看了看怀中这两三岁的孩子不由的为他的未来捏了把汗。看着小皇子这圆嘟嘟的肉脸,马皇后还真舍不得这孩子现在就送去军营。“梓童,明天便是之前定下的祭祀之日,麻烦您去请一下母后,嘿嘿”洪武三十一年夏八月一日,朱允炆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修《明太祖实录》。追尊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尊其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其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衡王,朱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阿斗身着龙袍在朱元璋的皇陵之前,紧紧握着手中的拳头。仿佛又回到了在蜀汉登基之时。一步一步走向南郊之巅。文臣武将分两排跪在殿前广场,在小太监的指引下。“一叩首”叩首如急风,骤然砸落。“停”过了一会,太监再次舞动拂尘。“再叩首”“停”阿斗不解,难道这是为了保持祭祀的节奏性吗?他前世也不是这般。“三叩首”“停”三牲已备齐,按照惯例,阿斗该分祚肉,切下了一块最肥的祚肉,分与诸臣众藩王及其子孙。繁琐的祭祀还在进行,阿斗不知不觉有些困了,恍恍惚惚进入梦中。“混蛋,赶紧滚出去”阿斗瞬间惊醒,只是一瞬间,感觉仿佛灵魂重新脱离肉体,差点就要控制不住了。“应该是原身在作祟”不由的擦了擦自己的冷汗,默念到“淡定淡定,不是我非要穿到你这具身体上的,这不关我的事”阿斗行完拜礼后,走到盥洗位把手里的圭插在腰间,先净手,拿出圭,走上祭坛。《肃和之曲》随之奏响,皇帝跪在皇天上帝的神位前,再搢圭,三上香,奠太帛,出圭,行再拜礼,回到原位。开始奏《凝和之曲》,皇帝到神位前搢圭,奠俎,出圭,回到原位。不仅是祭祖,更是祭神。由于此次操办过于突然,所以这场祭祀相对草率。但规格不低。文武官员全部聚集,更有数万精锐,坐镇其中。阿斗位于高台之上看着台下文武众臣。突然想到把它放出继承汉室时的那番景象。不由得脱口而出。“诸位臣公,这此祭祀”“不仅是缅怀太祖之功德”“更是一场庄严的纪念,纪念恢复我中原衣冠,使吾族免左祍之英灵,攘除奸凶扫荡蛮夷的英雄们永垂不朽!”“自唐末以来,为了复兴中原及抗击北方蛮夷入侵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自宋末以来,为了抗击蒙元鞑子侵略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自太祖立业,抗击北元余孽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台下的文武百官全都愣住了,好家伙,皇帝你这是来真的啊?你他妈到底吃啥了?后劲这么大吗?此时,不管文武群臣内心有什么龌龊,他们全都被皇帝阿斗的发言吸引住了,有那么一瞬间,他们确实仿佛是回到了汉唐鼎盛时期一样。那是真正的天朝上国。至于洪武皇帝开创的盛世,那又算得了什么玩意儿?那是华夏民族蓬勃发展的盛世时期,威震寰宇,统慑海内,看到哪个叫嚣的蛮夷就直接砍了他的狗头。尤其是江南的那些士绅,更是感触颇深,如果宋朝有汉唐那般强盛,他们不仅能享受到全天下的奇珍,更是能看哪个蛮夷不爽,就剁了哪个家伙的狗头。完全不会遭受到倭寇的侵扰。至于那些武将更加狂热,恨不得立马提刀拍,马上去剁了这些蛮夷脑袋,献与陛下,给陛下当尿壶。(阿斗:拴q,我完全用不到那么大的尿壶)“诸位,整军重战,待到秋来九月八,起兵,北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几十万野战军更是如同饥饿的野狼,当即嗷嗷叫,喊着北伐。“朕会在后方,为诸位搞好后勤,若有人胆敢贪污粮饷,犹如以案”拔剑辟案案碎“北伐北伐北伐”大明最大的鹰派团体始终在民间,对于火线提干的热情,一旦点燃,将不再熄灭,除非民族尽灭。阿斗如今所做的一切,便是要点燃这把火炬,用异族的人头,铸造建文大帝之路。“诸藩王,郡王亦当随军北伐,或为先锋,或押送粮饷”“朕向诸位许诺,所得斩获,皆为尔等享用。”“若尔等阵亡,尔等妻儿老小朝廷奉养,尔等将无后顾之忧。”三句话足以让几十万男儿嗷嗷叫的争先恐后,冲锋陷阵斩杀异族。阿斗此刻确实意气风发。但内心之中隐隐约约有些不舍,几十万意气风发的矫健儿郎,希望他们全部凯旋,不要丢下任何一个。当然,相比于武将的慷慨激昂,文官们此时却已经醒了。毕竟,将士开疆扩土获利的是他们,顶多是缴获几万,几十万头牛羊而已,相比于酬勤的付出,根本没多少利润可赚。当然文官们的这些小九九阿斗也看在眼中。毕竟当初姜维北伐,越到后期,文臣的不满更是直接反映在脸上,现在又看到了熟悉的颜色,阿斗自然了然他们心中所想。“这次北伐所战之地皆为我大明之地”“当做我大明之官,教化蛮夷,为我大明之民,如此大功,如若能臣,岂不是能超越孔夫子吗?”这时阿斗缓缓开口。:()阿斗:我为建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