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晚宁拿走矮桌上的记载,欲要转身离去。脚步还未迈出,身后便传来姜衢寒低沉而威严的声音:“慢着。”
她身形一顿,侧过身子直直望向他,“将军还有事?”
姜衢寒根据记载中的地形图,给她提了个建议:“蟠龙镇的地势稍比黑松镇高一些,且两镇山塘相邻,若计划建造临时水库,可选它作为良址。不过,猛虎山若要大改,你可不能依照这本记载行事。”
“我会亲自勘察地形,将军莫忧。”
母后这本记载已有十多年历史,岁月变迁,山河虽依旧,可许多地方的情势会随着岁月变化而变化,若贸然根据前人的记载行事,免不了会出差错。
。
这场暴雨持续一夜。
翌日一早,天空依旧阴沉,但雨势已从倾盆如注转为绵绵细雨。
村民们先前按照楚晚宁的策略,开放了部分河道,同时利用山塘储水。
起初两镇百姓心中极为忐忑,担心这样的措施会加剧水患,夜间根本不敢熟睡,生怕一睡便再也起不来。
然而,随着大雨过后,河道分流的效果逐渐显现。
原本汹涌的洪水被引导至低洼的山塘和临时挖掘的引水渠中,镇上的积水并未像往年那般到处淹。
楚晚宁站在高处,望着远处的河道和山塘,心中极其震撼,若非亲临现场,怕是两辈子也无法见到这般波澜壮阔的场面。
她紧盯着水势变化,直到确认一切如她所料,才稍稍松了口气。
水库的雏形,已在脑海中慢慢形成,她将此处记录在册,联合母后的记载,两者做对比,再分析,然后走访其他地区。
清水镇的稻苗难得遇一场大雨,每一寸龟裂的土地都得雨水的浇灌,四处生机勃勃,看起来比之前那耷拉的样子好看得多。
这本该是楚晚宁该欣慰的,可那稻苗实在太稀疏,看着可怜。
她蹲下身,指尖拨开一株稻苗的叶片,见那根部瘦弱,一株里头有几张叶片隐隐泛黄。如此,就算把整片土地都种上稻苗,以这欠佳的长势,收成哪里供得起一家子一年的口粮?
愁,什么都要愁。
如今最要紧,是将山塘的水引到清水镇。
-
及至三更,书房的灯还亮着。
楚晚宁并未入睡,研磨提笔,坐在书案前画翻车和渡槽的设计图。
这是母后得宠时教她画的。
母后常夸她聪慧,画得有模有样,哪里若是有缺点,母后会讲解,并亲自帮她改动,然后按照步骤,陪她动手把那些画出来的物件一一打造出来。
记忆最深的物件莫过于翻车,当初母后说过,翻车借用人力可以送水到高处,还亲自做了个小翻车示范给她看。
若非当年启祥宫的那把火波及她的住处,那个玩意儿肯定还能留到现在。
天连着阴沉了几日,今儿难得是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