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阁笑道:“来送信的,等着回呢,我看他横得很,爷不如治治他如何?”便将他的无礼行径说了。
赵辉来了兴趣,“也好。”
便刷刷几笔写了回信,用信封封好。
然后命人取来个精致的大匣子,外面封着四川的蜀锦面,据说还是宋朝的玩意。
又叫来搬来后院的磨盘一扇,足有八十多斤,放进了大匣子里。(大磨盘有上下两片,一片磨盘就是一扇)
差人搬给那送信的,把那大匣子直接往那人肩上一放。
铁阁再三叮嘱道:“瞧见这大匣子了没,宋朝的。里面的玩意更了不得,是个汉朝的陶器。是我家都尉送给汉王的礼物。你赶紧给扛回去,千万别换肩膀,一动就碎了。”
又把赵辉的回信给他塞衣服里,千叮咛万嘱咐这一路上可千万不能放下来,碎了就完了。
那亲信也是耿直的汉子,心说扛就扛着吧。
好家伙,从驸马府到汉王府,足有好几里地,他不敢放下来,又不敢换肩膀,八十斤就这么一路扛了回去。
初时还不觉得什么,毕竟是当兵的嘛,这点力气还是有的,等到走了一半路。路远无轻担,这扛着的肩膀渐渐无力支撑,双臂酸得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等扛到汉王府门口,他已经汗如雨下,对门房急道:“快快快,快帮我拿一下,一会打了可了不得。”
门房也是大吃一惊,差了两人来,这才把那大匣子给扛了下来。
等搬到朱高煦面前,那送信的双臂还直发抖。
他将信呈给朱高煦,并说赵辉还送了礼物来。
朱高煦十分高兴,打开信一瞧。
只见赵辉写道:“此仆十分无礼,着他将礼物原路扛回。”
朱高煦嗤笑道:“进了我汉王府的礼物,还有退出去的道理?”
笑着打开了匣子,一看,竟是一扇石磨盘。
那亲信脸都绿了,敢情扛了一路的宝贝竟然是个磨盘。
亲信怒道:“殿下,赵辉耍我,那就是不给您面子啊。”
朱高煦脸上阴晴不定,咬咬牙道:“扛,给赵辉扛回去。”
那亲信哆嗦了几下,还真硬着头皮把磨盘又给送了回来。
赵辉收到磨盘哈哈大笑,对那送信的道:“回去告诉汉王,一步迟,步步迟,只要我在,他没有机会的。太子仁义,希望他悬崖勒马。”
朱高煦收到带回来的话,第二天就灰溜溜离开了南京——趁太子登基的诏书还没下来,赶紧先跑路。
这回他不走陆路了,从石城门出城,打算坐船回封地。
经过城门口时,却见赵辉在城楼上向他挥手。
“汉王走好!”
朱高煦恶狠狠看了一眼赵辉,大声道:“我一定会回来的。”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