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亨见草原上一片狼藉,必是发生了大战。急道:“什么时候打的?太孙殿下没事吧?”
朱瞻基连忙解释道:“我不要紧。倒是都尉的护粮兵损失惨重。”
这一仗,赵辉麾下的五千护粮步兵伤亡一千多人,民夫也有八百多人阵亡,不可谓是一场惨胜。
好在战果也颇丰,阵斩朵颜人超过了四千,俘虏朵颜牧民两千余帐。
朵颜部被打了个半残,也算是为朱棣讨伐兀良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军班师,不日抵达京师。
来迎接赵辉的竟然是他的母亲,原来在出塞的这段时间,赵辉的家眷们已经从南京搬家到了京师,安顿了下来。
公主府也已落成,不过宝庆还在来的路上,她一坐船就晕船,只能走陆路一路慢慢行来。
这次北征归来,朝野上下都处于一种莫名的氛围中,群臣们也上贺表祝贺朱棣打了胜仗,但君臣脸上都不见笑容,没有一丝胜利的喜悦。
朱棣是自己心里清楚,阿鲁台毫发未损,打了兀良哈三卫只是为他的一意孤行强行挽尊而已。
群臣们则暗中愤愤不平,朱棣拿国家的钱粮流水似的花出去了,结果只是把自己的盟友给揍了一顿。原本兀良哈三卫在鞑靼与大明之间暗中摇摆,这下好了,兀良哈要彻底翻脸了。
好在,朱棣还是犒劳了跟着他东北环线游的有功将士,凭借与朵颜卫的一战,赵辉的建平伯也升级了,拿到了世券,这就意味着以后他的儿子就可以世袭他的伯爵之位。
有的世券后的刘氏更加焦虑于赵辉的子嗣问题,整整神神道道的,邀请一些大师、道长之类的来家里写写画画、念经醮斋之类的,搞得家里烟雾缭绕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驸马府成了城隍庙呢。
朱棣除了奖励赵辉世券以外,对于匠户改革也大开绿灯——京师刚刚营建完工,大量的工匠还在京师待着,正好让赵辉给管起来。
经过赵辉的多方了解,赵辉发现自己真是低估了大明朝的生产力。
在这个时代,永乐年间,仅山西一地,官营铁厂的生铁年产量就有八十万斤,江西、湖广二省加起来有五百万斤,全国一年有九百万斤的产量。
而这仅仅只是官营的产量。
民间产量,一年也在六百万斤以上。
这个产量对比现如今的钢铁产量动辄十亿吨来说,那自然不值一提,但是那可是在十五世纪。
这个产量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朝代,且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好几倍。对比同时期的外国,不好意思,没有数据,他们的产量不值一提以至于没有记载,比如英国,到1740年以后生铁产量才达到两万吨。
赵辉顿时对自己的匠户改革充满了信心,他是学过一点点经济学皮毛的。只有市场竞争,才能够推动科技的进步。
传统的官营铁厂之所以干不过民营铁厂,那其实跟上世纪国有企业的困境是一样一样的。
赵辉于是在京师正式建立国立京师大铁厂,首批招募工匠一千人。
京师大铁厂除了要为甲胄、火器生产提供铁料以外,更大的目的却是要为解开匠户的人身束缚树立一个标杆。
大明有三十万的匠户,哪怕将其中一半人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手工工场产业工人。
那将意味着什么?
那是工业化的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
啊,工业化的大明!我来也!赵辉兴奋地想道。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