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克的大腿蘑切片要10万袋,鲜货要5万袋,杂蘑2万袋,松树伞干5万袋。
陈秀丽和金美淑看着货单,欣喜之余也不免头大,她们都担心完成不了。
蘑菇的生长和气候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年头蘑菇多,有的年头就少,这是老天爷说了算的事。
正发愁的时候,红姑的电话来了,给二人吃了定心丸,原来她已经和岩井报备过这个问题,并且写到了意向协议里。
“红姑,可真厉害,把日本人都搞定了。”金美淑由衷佩服没见过面的红姑。
单子有了,剩下就是加班加点的干活了。
陈秀丽做样品的时候,测算过鲜货变成干货的折损,要想达到岩井的供货量,光大腿蘑就得买入7到8万斤。
单靠太平镇收的蘑菇,不够。
她马上联系了桓清县的陈晓明,桓清县也是有名的蘑菇产地。陈晓明听说能挣钱,忙不迭地答应下来,这两年苦苦支持药材园,家里早已是入不敷出,媳妇对他颇有怨言。
陈晓明没经验,岩井的要求又比较高,陈秀丽直接从厂里派了一个收购员过去,头一天收的货,第二天用车拉到厂里加工,即使收货有些不如意,也能及时纠正过来。
两线作战,到了9月末,太平镇的大腿蘑进入尾声,陈秀丽总算收够8万斤。
大腿蘑没了,榛蘑相继进入了旺季,岩井的订单不收榛蘑,但在省城和南方市场,榛蘑的影响力比松树伞还高,所以陈秀丽照收不误,她不能只盯着岩井一处的单子。
忙碌的日子持续到了十月中旬,天气冷了,几场霜冻之后,蘑菇再也不出头,养精蓄锐,只待来年。
去掉岩井的订单,厂里此时还剩4万袋杂蘑,10万袋榛蘑,1万袋松树伞。
这点产品,别说出口,铺东北的市场都不够。明年还得继续扩大收购范围。
大连的销售公司,在陈秀丽的坚持下,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电子商务部,名字叫得很高大上,其实只有一个员工,专门负责在淘宝经营店铺,卖厂里的产品。
红姑觉得没必要,一单一单地出,远不如走外贸和商超供货来得量大。
已经体会过网购便捷的陈秀丽,有另一番见解,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人网购,她的网店赚不赚钱是其次,有这个渠道,很重要。
大连有红姑坐镇,青岛市场,陈秀丽也没有放弃,小王带着蘑菇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销售公司的成立,给了小王很大的压力,原本厂里只有他一个销售,现在不仅人多了,还是在大连本地招聘的大学生,他们有文化,会外语,相比之下,自己除了能吃苦,似乎没有比他们更优秀的地方。
但成功,或许需要吃苦,却又不仅仅需要吃苦。
所以,这次去青岛,他也卯足了劲儿,想要做点成果出来。
:()秀丽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