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姜孟川?”“随我进来吧。”李夫子看着周老爷子的推荐信,眉头微微皱起,心中虽然有疑虑,但还是将姜孟川带进了府学。虽然周老爷子的声望无人可及,但他一向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并不轻易因人情而降低要求。要知道,周老爷子固然是信得过的人,但正因为如此,才更不能轻易让这小子蒙混过关。他将信封放在桌上,抬眼打量了一番站在面前的姜孟川,神色中带着些许思量。“老夫虽看了周老爷子的推荐信,但在府学里,我们不只看谁的推荐人名声大,更看学子的真才实学。”李夫子抬眼看了看姜孟川,思索片刻微微颔首开口说道,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说到最后,他更是停顿了语气,将信放在案桌上,继续说道:“既然你想入府学,今日便先考考你,看看你是否真的有资格。”姜孟川闻言连忙躬身,沉声答道:“请夫子赐教,学生愿接受考校。”他本来就没抱着上来便能凭着周老爷子的名声入学的打算,现如今看到李夫子这幅态度,他反而是心安了不少。看到姜孟川如此谦逊的态度,李夫子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些许欣赏的神色。态度倒还端正,不过单凭姿态可不够,还得仔细试试斤两才行。想到这里,李夫子略一思索,随即开口道:“既如此,便以时事为题。”“现今粮税改革对百姓生活影响几何?若由你来建言,又当如何调整?”这个问题不仅考验学识,更需要一定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李夫子自认题目刁钻,足以让一个普通的学子无从下手。更何况,他们府学本就是如此。和那些个只会死背书的小学堂可不一样,从府学出去的学子若是对时政半句话都讲不出来,那可是要闹笑话的。听到李夫子的问题,姜孟川先是一怔,随即低头沉思,脑海中迅速梳理起最近所了解的内容。自打他决定了要好好走科举这条路后,自然也是开始对当下朝廷的相关政策有所学习了解。他记得粮税改革的背景,也听说过民间一些争议。虽是临场作答,他仍不慌不乱,心中暗自思索着。此题虽难,却并非无迹可循。只要抓住要点,再结合实际,未必不能令李夫子满意。思索片刻后,姜孟川抬起头,拱了拱手微微颔首开口说道:“粮税改革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但推行过程中,却未免因地域差异和官员施行不力导致了部分农户受累。”“学生认为,粮税改革需要更细致的执行方案。”“例如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田亩质量和气候情况调整赋税比例,同时需设立监督机构,杜绝中间剥削。”“只不过想要在实行过程中严加看管,靠谱可信的人手倒是会显得有些不足。”他一番言辞条理清晰,既分析了弊端,又提出了解决之道。听到姜孟川这番分析,李夫子眉头一挑,虽未表露情绪,心中却已稍稍认可。这小子分析得倒也中肯,确有几分见解。不过单凭几句还不够,还得再试试他的深浅。“不错,有些见地。”“但老夫再问你一言。”“如何杜绝改革中的‘人情税’?”李夫子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意味不明的神色,紧接着追问道。凡是心存改革之志的,绝对不可以口说无凭。若是只会嘴上说说纸上谈兵,但是连人情税这些个事儿都不知道的话,那周老爷子这次可就是真的看走眼了。听道李夫子这话,姜孟川想了想,很快便答了出来:“若要杜绝‘人情税’,学生认为当设立独立的巡查机构,并由外地官员担任巡查一职,以减少地方利益勾结。”“此外,应简化赋税手续,令百姓直接上交官府,减少中间环节。”这种问题也算得上常见常新,该如何去做大家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但至于怎样做才能有效率能够实施下去,反倒是最大的问题。随着姜孟川一番话的落下,李夫子眼中闪过一丝讶然。这姜孟川不仅思路清晰,还能抓住关键问题,确实是个好苗子。但自己若是轻易显露态度,让对方骄傲起来了可怎么办?李夫子正准备最后再敲打一番,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李夫子在忙吗?竟连茶也未奉上一杯。”门帘一挑,一个身着青袍的中年男子迈步而入,正是县衙中的陆师爷陆生和。看到陆生和前来,李夫子微微一愣,随即起身还礼:“陆师爷有何贵干?”“无甚大事,只是今日来府学办些琐事。”“听闻夫子正在考较一位新学子,便过来瞧瞧。”陆师爷目光一转,落在姜孟川身上,嘴角带着些许笑意:“哦?这位学子我倒是有些眼熟。”姜孟川连忙上前施礼:“见过陆师爷。”“果然是你。”“当时院试你名字漏掉一时,还是我亲手操持补办的。”陆师爷笑容更深,状似无意地问道:“你怎么来府学了?”李夫子淡淡解释道:“是周老爷子推荐此子前来,老夫正在考察他的才学。”听到这话,陆师爷眉头微挑,目光在李夫子和姜孟川之间流转,心中已然明了。这李夫子,怕是想卡一卡姜孟川。“李夫子啊,姜孟川这年轻人,我可是了解的。”“他不仅学问扎实,而且心思灵活。”“若是培养得当,定能成材。”陆师爷语气不疾不徐,状似闲谈,实则暗中表态。随着陆师爷一番话落下,李夫子心中微微一凛。陆师爷竟然为这姜孟川说话?难不成此子还与县衙有什么关系?“陆师爷既如此看重此子,老夫便不再为难了。”李夫子微微一笑开口说道,随即望向姜孟川开口说道:“姜孟川,你自今日起便可以进入府学学习,希望不要辜负周老爷子和陆师爷的期望啊。”:()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