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试帖诗
贾宝玉自身体好了,消了假便照常继续上了课,对于他突然晕倒的事,贾琰虽心中存疑,但见他遮遮掩掩始终不愿说,让人仔细盘查了几天确实没有人装神弄鬼,故意为之,也只能不了了之。
在国子监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重复着枯燥的学习中,如此一段时间里贾琰每日的生活除了读书就是在思念中度过。
像热恋期的情侣一样,两人前不久才互相表明了心意,还不到两天就又两地分离了。
脑中想着林妹妹的笑颜,贾琰拿着笔的手握紧了几分,“他想她了。”
分开拢共也没几日,思念与爱意就差要将他淹没。
只是无论心中如何作想,面上他依然是那个冷静自持地琰二爷。
一旁的墨砚见自家主子正好好写着字却又突然停了下来,不禁有些疑惑,“二爷。”
听到墨砚的声音,贾琰收回思绪,神色不变,看着眼前纸上原本工工整整地字体此时一大滴浓重的墨汁在上面晕染开来,将原先写好的字毁了大半。
见此,他面色如常地将这张纸挥去,转手拿了一张新纸,继续提笔写道:“无事。”
只是再落笔写下的却是一个大大的“静”字。
墨砚看着那个“静”字左瞧瞧又看看,挠了挠头,实在摸不着头脑,想着可能是近日功课太多了,二爷每天苦读学习学的烦了,所以写了个静字,想让自己静下来。
这般想着,他又有些自得地晃了晃自己那颗头颅饱满的大脑袋,只觉得自己真相了,他墨砚果真是聪慧无双,如今连二爷的心思都能猜透了,看方砚那个家伙还敢总是嘲笑自己。
不过高兴之余,瞧着二爷平静的神色,又总觉得哪里不对?是怎么回事?
“算了,不想了。”使劲摇了摇头,将脑中的胡思乱想都抛了出去,墨砚麻溜地收拾好东西出了门。
走出屋子,脑中干脆盘算起今晚给二爷从食堂那多提些好吃的,在他看来,这世界再多的烦心事,只要吃上一顿好的就能迎任而解。
这边贾琰重新将刚才写的内容又写了一份,仔细收拾起来,就准备带着刚写好的试帖诗去见高先生。
他如今四书与五经早已经全部学完,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研磨乡试科考的考试范围与内容,如今每天他除了要听冯助教们授课外,高先生也会根据他的进度每周布置几篇文章。
对于贾琰这个自己闲来无事指点了一、二的学生,高先生可谓是又爱又恨,爱他勤学上进,许多东西一点就通,作的一首好文章,经义和策论更是写的文风老练,遣词造句,言之凿凿,又恨他没有半点慧根,作了一手烂诗。
当然那诗其实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比起大多数资质平庸的学子来说,已是很拿的出手了。
不过在博览群书,弟子无数的高先生来说,这就是烂透了。
对于贾琰这般勤勉又聪慧的学生,他总是寄予厚望的,没想到他转手竟然给他直接来了个下马威,让他震惊之余又十分难以接受。
他在干什么?他就真的能做到面不改色的写出了这样的诗出来。
回忆起这些,又见他拿着文章进了门,高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杯,重重冷哼一声。
对此,贾琰心虚地摸了摸鼻子,道:“先生。”
冷哼一声,高先生将一旁足有半米长,三尺宽的戒尺重重拍打在桌上,道:“既然进来了,还不快拿出来。”
闻言贾琰赶忙双手递上,神色中罕见地带上了些心虚,“他的试帖诗的确作的烂。”
坐在一旁的高先生接过,看着今日他作的试帖诗端详了良久后,方才点了点头,神色中难得的带了些许满意。
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烂,但比起以往确实也进步了很多了。
看到贾琰今日作的是试帖诗,高先生面色缓和了些,抬头看他站在一旁小心翼翼的神色,冲他指了指一旁的凳子,示意他坐下。
见此,贾琰松了口气,带着些如释重负的心情到高先生指的凳子上坐下。
将手中在这篇在他看来称得上是平淡无味,无甚亮点的试帖诗随手扔在桌子上,高先生拿出昨日便准备好的文章,开始今日的授学。
到了他这个层次,那些科举基础是从来不会再浪费口舌去讲一遍的。
如今讲与贾琰的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些晦色难懂的知识,但凭心而论确实比平日里助教们讲的更深入,对于想要在科举路上走的更长远的人来说恰恰是最需要的。
不过讲解的深度难归难,但是也会根据贾琰的薄弱点,重点讲上一些试帖诗之类的。
考虑到将来贾琰要参加乡试,他每次授学都是重点讲自开国以来乡试的科考知识内容。
谈到科举,自前朝以来,乡试一直是分为三场笔试的,合共九天,主要考试内容为八股文与试帖诗。
而这每一场的考试内容都大不相同,第一场考试内容一贯是从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中抽两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而第二场的考题则从五经中抽取,当朝的公文:诏、判、表和诰各一道。
最后一场则只需写一篇书策即可,一般考生们都是结合经学的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治要发表议论或者见解,而这种考试内容也能主要考察考生有没有为官治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