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贾琰再醒来,已是傍晩,贾琰穿着里衣下了床,晴雯拿来外袍给他披上。
贾琰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琏二哥和宝玉都安置妥当了吗?”
晴雯回答:“已经酉时了,琏二爷住在了东边的院子,宝三爷住在您旁边的院子,您要不要去看一眼?”
贾琰想着他们也可能在休息,便说今日先不去了,等明日再去看看,又让晴雯摆了饭。
用过饭后,便让晴雯退下了,去了一趟书房,见自己带来的书已经被整齐的摆好,还特意按照自己平日的喜好,布置一番,不由地心下赞赏晴雯她们的办事能力。
坐在书桌前,也不想再看书,索性拿出纸笔写了一封信给家里报了平安。
又单独写了一封给林妹妹,信中写到:“东西已经交给林姑父了,林姑父那边一切都好,自己也已经到了金陵……妹妹在家中也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勿念。”
写完了信,又拿出信封装好,准备这两天便派人送回京城。
……
第二天,贾琏便应当地豪门望族的公子们邀请赴宴去了,也有邀请贾琰两兄弟的,只是被贾琰要在家中备考为由婉拒了。
贾琏走后,贾琰便带着贾宝玉回了院子复习,离县试还有一月有余,时间紧迫,他们也抽不出时间出去赴宴。
时间就在每日紧张的备考中流逝,这段时间贾宝玉被自家二哥压着做了十几套模拟题,别的不说他现在做卷子做的是越发得心应手了,在这种模式下,四书中的诗词他是张口就来。
期间,贾琼两人来和他们一起探讨学问时,对贾宝玉做的模拟卷都产生了巨大好奇,询问贾琰这是谁出的卷子。
贾琰笑着为他们解释道:“这是我根据往年县试的出题重点和宝玉平日的薄弱点特意做出卷子,你们要是觉得有用,也可以试试。”
贾琼两人听了他说的方法,也觉得思路比往日清晰了很多。
……
县试开考这天,两人由琏二哥护送去了考场,宝玉刚下了马车,便听见有人在喊他。
只见前方贾珀正挥着他那双小胖手招呼道:“宝玉,我们在这里,快过来。”
贾宝玉看见他,快步跑过去,亲密地和贾珀他们打着招呼:“贾珀,你们来的好早啊。”
贾珀听了亲密的揽着宝玉的肩膀,说:“我和琼哥一早就过来了,没见到你们,就想着你们还没来,便在这里等你们。”
这时贾琰跟琏二哥告别后,也跟了过来,众人互相见过礼,打过招呼后便相携去了考生排队处,等着进考场。
排队的考生处,贾琰几人分外显眼,只因周围的考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和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甚至还有头发都发白的考生。
不过贾琰特意注意了一下,在他们前方还有一个更小的少年,大约只有十岁的样子,身上穿的是锦服,腰侧佩带着玉佩,想必家中富贵。
不过转念一想,古时能读书科举的都是些有家底的,何况这么小的年纪来参加考试的,必定是家中自小培养的。
何况他与贾宝玉也是这种情况,三岁时便开了蒙,五岁时便跟随先生读了书,起步比别人早,考试时的年龄自然也小上很多。
这样想着,前面排队的人已经进了考场,轮到了他们一行人,由特意请来作保的廪生作保,衙役唱了保,搜查了身上是否有夹带,核对了文书没问题后,便放行了。
贾琰进了考场,与紧跟其后进来的贾宝玉低声说了声:“加油,好好考。”宝玉听了冲哥哥认真的点了点头。
两人便被领路的官差,各自带着进了事先分配好的考房。
贾琰进了自己的考房,看一下还算满意,虽说简陋的很,但好歹没有分到臭号,房顶上也没有漏洞,简单的打扫了桌面,又将篮中的笔墨取出放好,便坐在凳子上等着开考。
等到官差敲响铜锣,提醒考生开考了,又拿来卷子发放下去。
贾琰拿到卷子,先检查了一下卷子有没有残缺,漏题的地方,又大致浏览了一下题型。
见题目都是些常规的基础题,最难的还是最后一道经帖题,贾琰将卷子铺平放在桌上,研了墨,便开始下笔答题。
默写完经义,停下笔,认真思考了会,才再次下笔将最后一道经帖题答上。
……
终于等到最后一笔落下后,贾琰松了一口气,又检查了两遍答题,确定无误后,摇响了铃声,让官吏将卷子收了上去。
等卷子交由官吏收上后,贾琰才觉得腹中饥饿,只是也不想再留在这里吃些干粮,而是收拾了东西,跟着官吏出了考场。
另一边监考官,翻看了一下提前交卷的学子的卷子,正好翻到贾琰那份,见其笔迹工整,答的也言之有理,满意的点了点头。
……
出了考场后便看见贾琏的马车等在外面,贾琰刚出了门,便被时刻注意着考场动静的墨砚看到了,上前将自家二爷的考篮接过。
贾琰将手中的考篮递给墨砚后,与守在马车旁的贾琏打过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