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晚木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热爱学习,作为孩提时代就被家长老师成功驯化的学生,她从来只是习惯性地顺从父母老师的要求,拼尽自己的努力去考一个好分数、好排名,然后听父母的话,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似乎整个人生忙忙碌碌、兜兜转转,就只是为了挣那一口饭吃。这样的人生谈不上有趣,但是足够安全,只要按部就班地遵循社会家庭的规则,走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一直到迈向黄泉,似乎也没什么不好。但是现在,开学第一天就厌学???这是宋晚木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在悠扬的下课铃声中,宋晚木心情沉重地背着书包,迎着落日依旧灼热的温度,骑着车慢慢向菜市场驶去,脑海中思绪万千。记得刚重生回来的时候,宋晚木曾信心满满地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小目标:第一是上南学初中,这个靠着运气,已经完成了。第二个就是学一门才艺,这个因为手头的钱还不够,就暂时搁置到了现在,没有丝毫进展。第三个就是考上市里面最好的明成高中,按照目前的状态来看,似乎岌岌可危。只是,上好初中→上好高中→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这样的路真的是对的吗?寒窗苦读到二十多岁,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赚更多钱,赚更多钱是为了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是为了基因的延续,以及以后的养老。这样看来,人,特别是中国人,几乎是一刻也没有停歇的时候。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宋晚木强迫自己不要想得那么远,这是无数次的夜间失眠得出的教训: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想任何生命的本质或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种哲学性的问题,因为你非但得不出任何答案,反而会陷入空想与焦虑的恶性循环,一次又一次反复内耗自己本就不稳定的精神世界。而对抗焦虑的办法是行动,而不是一味地空想。首先,中国这种学历至上的现状持续了这么多年,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从长远看,只会变本加厉。毫不客气地说,本科就是岗位的敲门砖,它的存在是为了让你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更别提之后还有学历贬值,一群硕士、海归去抢一个基础岗位,这就是所谓的学历歧视。其次,学习一门手艺是必要的。很多父母一辈的思想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认为供出一个大学生就是光宗耀祖了,毕业之后坐办公室的工作好找得很,舒服又体面,有什么必要去学那么累死累活的厨师、裁缝之类呢?这些工作都是考不上大学的学渣们去做的,我们宝贝儿子女儿可不兴做这个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歧视。父母一辈以为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单位做的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但其实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只是对着电脑处理数据。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写字楼里面吹着空调对着电脑敲敲打打的白领与几十年前在工厂流水线的工人其实并无本质区别,因为普通人做的都不是什么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机械重复可代替行高的工作,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把你替代掉,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但是除了这些,我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以此为生的手艺,没有万贯家财的底气,想来想去,只能边焦虑着边在这个岗位上蝇营狗苟,等待着被替换的那一天的到来。这就是现状,普通人无力撼动,唯一能做的就是顺流而下。宋晚木将考上明成高中和学一门手艺的目标写在小纸条上,放在笔袋里面,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向目标前进。考高中还好说,目标高中已经有了,只要每天上课认真听讲,狂刷题,勤预习,勤复习,应该问题不大。至于学手艺,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先不提如何在不惊动父母的前提下去学手艺,就连学什么手艺,宋晚木心里也是一片茫然。从小到大她都没有什么梦想和才能,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好在现在时间还很充足,多尝试,多发现的话,总会发现自己想要学的东西吧。:()重活之不做乖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