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栀早早地起身做好了早餐——一锅鸡蛋猪骨汤面。这猪骨汤是用他昨日托张姨买回来的猪筒骨,昨晚刚用完晚膳就悄咪咪地跑后厨里熬上了。
连被抢了活干的张姨都忍不住打趣道:“唐公子你啊,要是是个女子,我肯定得夸你贤惠了。”
唐栀挽起袖子,一边盛起汤面,一边心想:“要是我梨姐姐也这么想就好了。”
林梨起身后,看到身旁空无一人,料想他是早早收拾行囊去了,洗漱完毕后便走到了饭厅里去。
只见唐栀已然在餐桌旁候着了。
他的双眼紧闭,将左手放于颧骨所在位置以支撑起脑袋的重量,俨然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林梨坐在他对面,不由自主地端详起他那精致的脸庞。他那对灵动的双眼一阖上,倒显得他的睫毛更细密纤长——此次一别,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了。
唐栀在睡意的作用下,如垂钓般上下晃动起了脑袋,直至最后那剧烈的一晃,才将他摇醒。
当他那朦胧的双眼最终聚焦到对面端坐着的素衣女子时,他才算彻底清醒。
他“咻”的一下站起身,喊道:
“姐姐!你等着,刚才我、我不知道你几点起怕天冷面凉得快,给你放锅里了,我去给你端来。”
二人享用着碗中热气腾腾的鸡蛋猪骨汤,熬制一整夜的猪筒骨将鲜味渗透到汤汁的每一个角落,与蛋白的的脆嫩、蛋黄的醇厚,还有面条的筋道,谱成和谐的诗章。
“好吃。”林梨边嚼边说。
照她以往那闺秀模样,必然是得遵循“食不言,寝不语”那套守则的。但不知怎么的,在唐栀面前,她总能将那些束手束脚的规矩抛之脑后。
得到林梨如此之高的评价的唐栀高兴极了,恨不得立马起身在屋里飞跑三百圈,他咧嘴笑道:“你喜欢就好,等我下次回来,再给你做。”
这话原意是好的,但它却像一根细细的毛刺般扎入林梨的心中——
若是心不动,则不痛不痒;若是心动,则牵动全身。
她轻轻地点头:“好。”
但心里想的却是:
“哼,人都是一天一个样的:今日这么说,明日那么说;今日和我说,明日换个人照说,我才不信他们什么‘将来’,这种把戏骗骗其他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可以,但在我这不可能行得通;男人,估计都和我那个爹差不到哪去。林梨啊林梨,你可千万千万不能抱有任何期待。况且他这一走,若是遇到了其他女子,说不定也是要像我爹那样,四处留情,到处播种。。。。。。”
想到这,她不禁摆出了一副鄙夷的神情,唐栀慌张地问道:“怎么了姐姐,是哪里不合你胃口吗?”
林梨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只是我突然想到林家——”的某只死耗子。
“林家?”
“呃,就是,当初我在林家也用过类似的早膳,没你做的好吃。”林梨略带尴尬地挤出了个标准的笑脸。
听罢,唐栀的眼睛一下就亮起来了,不好意思地捏捏鼻子,回复道:“你若是想学,我可以教你,很简单的,就是——”
林梨突然放下筷子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教学。她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赶忙说道:
“林家大公子,也就是我弟,他好像也是参加这次的乡试。虽说圣上前几年将乡试改为一年两度,机会增加了,但名额也是大幅减少了,一次最多只能通过三人。在我印象里,林大人与江南地区的督学使关系甚密——我估计,那家伙已经占了一个名额了。”
唐栀明白她所言是出于何目的,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姐姐放心,我一定好好发挥,不辜负您这么多天的耐心教导。”
林梨轻笑,继续拿起筷子享用其这难得的美食。(水煮面条吃了太多天了。)
王二跑到饭厅来:“公子,行李都装上车了,马车在门口候着了。”
“好,辛苦你了,我马上来。”随后,他抱起面碗以提高进食速度。
趁此机会,林梨一边嚼着面,一边利落地从袖子里抽出一小袋银两来,一把扔到了唐栀身前。
唐栀听到声响,将面碗放低,看到面前这凭空出现的有着梨花刺绣的小荷包,困惑地抬头看看装作若无其事的林梨,又低头看看这装着满满银子的小荷包。他快速地吞咽下嘴里那一大口面,惶恐地说:
“姐姐,我路上盘缠够,府里人多,你留着用吧。”
“你的盘缠是我审批的,够不够难道你比我还清楚吗?到时候你若是进了京,那边的物价可与我们这不一样,车上的那些银两肯定不够。况且家里衣物也不多,那边比这边冷上不少——咳咳,反正意思就是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林梨的耳根越说越红,装作不经意地看向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