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播放。“就拿笔头的钢材来说,需要的是特种钢,钢材的合金成分可以通过化学检测得到,但是钢材的加工工艺却是核心机密。”“只有在实验室内不断的积累数据,调整参数和工艺方法,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制笔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空间小,大型的炼钢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收回研发成本。”“民营企业又没有能力建设工业实验室。所以,这就是华夏迟迟不生产圆珠笔头的原因。”大宋时空节点。开封府垂拱殿。赵匡胤不约而同的也是选择了以纺织业为突破口。自古以来,华夏的纺织业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不然东西方交流之地何以命名为丝绸之路?看到天幕播放的织布机,纺纱机的图片,赵匡胤盯着记录天幕的官员们快速的绘制,期待着他们能完美的复刻出来。虽然知道不可能,但能绘制出一个大概的样子,也能有个参考。待工匠时代的字眼出现后,他也意识到了教育方面或许要做出改变了。传统读书人能发明这些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吗?别开玩笑了。那是奇技淫巧,是玩物丧志。赵匡胤越看下去,越感到了无比的压力,太多了,要改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从一个时代跨越到另一个时代,哪有如此容易,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他要庆幸有天幕的存在。能让他的路线不会错误,现在还能和未来通信,也能请教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太钢集团?集合的团体吗?太钢又是什么?”赵普琢磨着这个词语的含义。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原来是钢铁啊,我知道了,这是一个生产钢铁的组合,或者就是后世的钢铁工厂。”赵普眉头舒缓开了。赵匡胤点头赞同了赵普的话。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可能是个超大型的工厂,不然怎会冠以集团二字。”他们可以想象后世炼钢工厂的画面。果然,天幕中便出现了太钢集团的画面。巨大的转炉,以及炉中倒出的橘红色钢水。都一一呈现出来。“这便是炼制钢铁的机器吗?太庞大,太壮观了,他们一年能生产多少钢铁?”想到自家的作坊炼钢,这一对比。赵匡胤是目瞪口呆。其实北宋时期的炼铁产业,在古代已经算是很发达了。北宋时期,年钢铁总产量超过了10万吨。而工业革命后,1788年的英吉利才不到8万吨。“特种钢,合金成分,化学检测。”一个个新名词无时不在冲击着他们的认知。听名字便知道这些都是高端的科技,显然不是如今的大宋所能涉猎的东西。“官家,我大宋的炼铁作坊能不能也做整合,建立一家由朝廷主导的生产工厂,并以此做为研究基地。”赵普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曹彬也赞同道:“赵相公说的对,能提高产量,研究更坚硬的钢铁,日后的军械这边得到加强,收复幽云指日可待。”赵匡胤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集合一个行业的力量,朝廷大力支持,没理由不成功。众人继续将目光投向天幕。“从圆珠笔头我们就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无论再小的产品,都已经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紧密的结合。工匠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所已经成为了技术革新的核心。要支持一个研究所的运转,不仅需要海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持续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教育体系。和足够的工业化人口。”“像棒子,脚盆鸡这样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拥有千万级别的工业人口,也只能专注几个工业领域,无法支撑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有像华夏一样,拥有着十亿级别的工业人口的国家,才能奢望拥有从圆珠笔头到航空母舰全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果然如此啊,官家,国家越是发展就越是需要集合大多数的力量。赵匡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的目光放在了教育体系上。刚才还思考过教育应该会有很大的改革。这时天幕就已经明确的告知。未来的教育将是以培养能发明创造的人才为主。儒家的那一套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保证皇权的存在?后世已经证明了皇权最终将会灭亡。赵匡胤此刻内心在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很显然,帝王不会一直英明。如果国家发展到后世那样的程度。可以想象一个昏庸的帝王将会带来多大的灾难。此时他有种感觉就是改革是在革自己的命,革皇权的命。一时间,额头的冷汗渗了出来。大唐时空节点。长安大明宫。“陛下,这工业革命完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啊。”房玄龄想到了一些大逆不道的事。而李世民同样有此类想法。但是如此伟大的改革不可能不去实行。后世大清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工业国对农业国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明知道其中的利害,但却视而不见,这是对华夏民族的背叛。也许日后会有转机也说不定。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因为未来的顾虑而止步不前。后世就连新罗和倭奴都是千万级人口的工业强国啊,而且就在我们隔壁。看看后世倭奴对华夏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我大唐就势必不能容忍。“还是按照先前的策略,先灭突厥,再调头发展海贸。国内慢慢制定一些政策引导工商业。”李世民斩钉截铁的开口说道。众臣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他的决定。“对了,铁器作坊可以先行一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作坊集合起来,朝廷来统一调度生产。”“派人去民间搜寻各类能工巧匠,如今百姓都能看懂天幕,相信他们也会配合朝廷的动作。”众人应允后,便有人开始去做准备。:()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