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唐季礼疲惫地坐在吏部的椅子上休息,脑海中思索着明日早朝的事情。他思考着是否应该推荐自己的弟弟唐季廉担任官职,毕竟唐季廉确实有才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觉得作为一名吏部官员,推荐人才本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于是,他决定带着唐季廉的万民帆,向陛下举荐他。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宫殿的金瓦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大臣们整齐地排列在朝堂之上,等待着陛下的到来。今天的早朝似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只是一些琐碎的事务。就在陛下身边的太监站出来准备宣布无事退朝的时候,唐季礼向前迈出一步,正准备开口。然而,就在这时,御史大夫谭宏章突然高声喊道:"臣有事启奏!"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谭宏章,只见他面色严肃,眼中透露出坚定的神情。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引起了一阵骚动。"吏部侍郎唐季礼任人唯亲,利用职务之便给他的三弟唐季廉谋取私利。他让自己的三弟从艰苦的南疆调到繁华的扬州,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啊!"谭宏章的声音充满了义愤填膺之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唐季礼错愕不已,他没想到谭宏章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指责他。又有几个官员跳出来指责唐季礼,说他在吏部不干实事,收受贿赂,专门为自家谋取福利,还举了几个例子,都是与唐国公府有关系的人升职或调去了重要职位。“夫治国之道,在于举贤任能。贤能之士,乃国家之栋梁,社稷之福祉。古之圣王,皆以举贤为务。举贤任能,当不拘一格。或为文人雅士,或为武将勇士,或为能工巧匠,皆可为国家所用。”唐季礼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辩驳道:“吾等身为朝廷官员,自当为国家和百姓着想,岂能容忍御史大人如此污蔑?”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毫不退缩地直视着谭宏章。唐季礼虽然刚刚来到吏部任职,但对这份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选拔人才、治理国家的重任,绝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的工作进行无端指责。谭宏章却毫不示弱,冷笑道:“说了这么多,也不能反驳你让你三弟升职的事实吧!”他的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要穿透唐季礼的内心。唐季礼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慢慢地说:“我的三弟确实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今天我本打算向陛下推荐他。”说完,他拿出万民帆,小心翼翼地递给皇帝,恭敬地说:“请陛下过目!”掌印太监急忙上前一步,从唐季礼手中接过万民帆仔细检查,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在皇帝面前展开。皇帝和大臣们看到万民帆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和签名,甚至还有一些不识字的人留下的手印。万民帆上不同字迹但工整的写着:"青天大老爷!百姓的父母官!兴办学堂!开展贸易!开垦田地!"每一条后面都留有百姓的签名。这些文字表达了老百姓对这位官员的感激之情,证明了他的政绩。万民帆的背面则是密密麻麻地用小楷写满了字,上面详细记载着百姓们对唐季廉感激之情的具体事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一,女婴令”几个大字。据记载,在这个时代,许多家庭因为贫困而无法养活新生的女婴,只能选择将她们抛弃。但自从唐季廉大人颁布了女婴令后,这些家庭在女儿出生当天就能得到二百文钱和一小袋红糖的补助。这使得他们能够为产妇提供更好的营养,同时也能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接下来是“其二,商路令”。唐季廉大人积极组织人手保护商队,开辟贸易之路,促进与牧民地区的经济交流。这不仅增加了商业机会,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三,学堂令”也备受赞誉。唐季廉大人开办了学堂,让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素质。最后一项是“其四,开荒令”。唐季廉大人鼓励人们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确保百姓有足够的食物。同时,他还推动了牧民地区的农业发展,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其他种种,不一而足。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万民帆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百姓们对唐季廉大人的感恩之情,也是对他施政成就的最好见证。朝堂上一片死寂,甚至连那些曾经对唐季礼发起过猛烈攻击的御史大夫们也沉默不语。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唐季廉一份份真实而耀眼的政绩单,这使得他们无法再对唐季礼的工作提出任何质疑。唐季廉的功绩实在显着,他不仅成功地治理了地方,还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这样的表现让众人意识到,将他仅仅调任到扬州担任同知一职实在是一种埋没人才的做法。此时,皇帝不禁发出一声叹息,表示唐季廉有着与他曾祖父相似的风范,也对唐季礼的举贤不避亲进行了表扬。皇帝决定册封唐季廉为扬州知府,并赏赐一万两银子作为奖励。同时,命令他立即赴任,不得延误。至于御史大夫谭宏章几人,他因为被皇帝以失察为由勒令禁足一个月,并被罚了三年俸禄。这三年的俸禄将由唐季廉派人负责带到南疆地区,为南疆的后续建设做贡献。然而,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关于唐季廉的消息传来。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位官员的存在,仿佛他已经从世间消失一般。直到荆州遭受严重水灾时,扬州的消息才重新回到朝廷的视野之中。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关注起扬州的情况,期待着唐季廉能够在这场灾难中发挥重要作用。:()穿越后,被小屁孩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