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护法宫,难得白日无事,敖伯玉打算好好修炼,看看能不能成就真正的应龙之体。
那守性却找了过来。
一问才知是元始天尊要见自己。
便与他同去,见了元始天尊,礼毕。
天尊道:“那敖伯玉,你这七百年来,擅自用呈愿司的供品赐给凡人。我这玉清天,原本就因时间过慢,导致供品远远不如天庭其余天宫。
此番就是因你,导致我玉清天众仙缩衣减食,个个凄惨无比。今日才有人难以忍受,报于我知晓,你可知罪?”
敖伯玉听了,心中有万般的委屈无处去说,道:“天尊差我掌管呈愿司,七百年来,弟子一直以来都尽心办差,并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
对于众仙来说,灵果没半点用处,又不是非得吃那些个灵果。可那些灵果给凡人,就是救命的灵药。仙果一类的,我一株都不曾动用过。若是天尊觉着我做得不对,我现在就卸任就是了。”
守性听闻,连忙求情道:“师尊勿怪龙君性急之言,只是龙君这几百年来,确实是兢兢业业,不曾有一日惫懒。还请师尊看在他如此辛劳的份上,免他之罪。”
元始天尊听后,道:“此间没你的事。”
守性听后,不敢再言。周围那些侍奉的弟子,哪怕有几人喝过敖伯玉好几次仙酒,也没一人敢说半句话。
“敖伯玉,你可是不服?”天尊喝道。
面对元始天尊的喝声,敖伯玉只觉得心中惊慌,浑身忍不住有些颤抖。
敖伯玉不知晓三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原着中,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都没说过半句话,更别说出手。太上老君倒是被猴子一捽,捽了个倒栽葱。
但此时面对元始天尊,敖伯玉只觉得有无穷的压迫感。
(西游中,有不少矛盾的地方,第一回的开头诗句中,写道: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但第八十六回,原文: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
前面我说过,西游成书,来自于玄奘取经的各种诗话、杂剧、民间神话故事,最后才整合而来,就连作者现在都还存疑,当然,没实际证据前,自然是按吴承恩。
综上所述,西游原着有不少矛盾和逻辑的问题,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海和北海龙王互换名字,猴子前后战力有差距等等,其实也正常。
但并不妨碍西游记为四大名着之一,因为之前那些诗话,杂剧、民间故事等等,其实真正有可读性的很少很少,或许是失传了,但留存下来的,我多少看过一些,与百回本西游相比,可读性、艺术性,差了一个筋斗云。
百回本西游是用诙谐幽默的字词,把历代以来玄奘取经的故事改头换面,加了许多原创和设定,整合为一部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神魔小说,而且在其中还写了修心的过程,告诉世人在尘世寻求心灵解脱的道理。
我个人认为,百回本西游记无论是故事性、寓意、丰富的人物形象、想象力等等,都远超其余如封神、聊斋等,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头把交椅。
讲了好的,也该讲原着的逻辑问题,我个人未读原着之前,是十分不认可三清不如如来的。后来仔细读过后,发现他们也并非有谁不如谁。
太上老君有:开天辟地、化身女娲补天、化胡为佛,光凭这三样事,按现代人的观念,他应该才是西游地位最高的。
然而原着并不是,太上老君不仅地位上不如玉帝,而且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地位也于他一样,甚至隐隐还要高一丢丢。
除了上面说过的“尚坐于太清之右。”外,还有原文第四十四回,猪八戒介绍三清,说道: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
古代以左比右高,当然,并不是说太上老君地位不如另外两位,他们肯定是一个级别的,只是位置上,老君确实是靠后的。
至于和如来,更不会有什么高低之分,原文中老君当着菩萨的面说化胡为佛,菩萨没有反驳,更证明这点。
这样说起来,太上老君的地位要高出如来太多了,毕竟佛都是老君度化的。
然后就是战力的问题了。阴谋论说老君故意放走猴子,故意不出手,我个人认为是老君不擅长打架,之前我也说了,西游原着中,修行是为了求长生,并不是为了拼战力。
这并非是说老君不厉害,西游中的法宝,但凡厉害的,多多少少都和老君有关系,丹药更不必说了。
关于原着中为何不请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去降服猴子,其实仔细想想,似乎也很简单,因为猴子要保唐僧取经啊。
不是被佛门的人降服,首先就是猴子不服气,不会真心保唐僧。其次,猴子最终是入了佛门的,总不能叫个道教的神仙,降服猴子,然后让他去佛门做佛祖吧。
最后,我个人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元杂剧西游中,猴子是观音菩萨压在花果山的。百回本西游虽然有许多原创和改编,但有些设定是根据前文改编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然后就是玉帝方面了,对于玉帝来说,叫谁来救驾都差不多,灵山虽有很大的自治权,但依旧归玉帝管辖。
灵山脚下都有天庭的神仙接应师徒几人。
所以玉帝的视角来看,无论是三清还是如来,都是地位极高的臣子,既然都是臣子,那么叫谁来都没什么好说的。
不要说灵山远,如来到天庭,原文描述是:如来即唤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离了雷音,径至灵霄门外。如来到的时候,猴子还和王灵官还有三十六雷将打着呢。
对于这种如来这种法力来说,没什么远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