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晴又白了一眼张峰,笑着说道:“张峰,也许你的运气是真的好,据我所知,凌云集团原先的定点茶场还有一年就到期了,茶场的负责人看到茶叶生意这么好,就想收回自己干或者大幅提高租金。”
“凌云集团不想受制于人,便打算另寻茶场。如果这里的茶场确实符合条件的话,我想凌云集团会优先考虑的。”
由于张峰对凌云集团的副董事长凌有恩,又鉴于慕容晴在凌云集团的身份和影响力,在她的建议下,凌云集团当然把高桥乡的高山茶场列入了备选茶场。
与秦丰一直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不同,张峰尽管有做生意的思路,但毕竟从来没有成立公司做过生意,不知道生意的具体事务。
现在他明白了如果自己盲目地成立了茶叶互助合作社,到时茶农们互相扯皮,最后可能是吃力不讨好,并不能达成最初的设想。
对于基层的茶农来说,能给他们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收入就是最好的实惠,不管采取什么形式。
现在如果能成为凌云集团的定点茶场,茶农的收入肯定会增加很多,毕竟凌云集团专门做高档茶叶,肯定愿意投入巨额资金。
比如每年的租金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还可以让茶农参与茶场养护、采摘、制茶等等,又是一笔收入。
凌云集团考察组来到高桥乡后,张峰与王鹏程亲自陪同,毕竟张峰对绿茶不内行,怕说错话;而王鹏程喜欢喝绿茶,对于建设高桥茶场,他也愿意出力奔波。
茶场内山峦起伏、苍绿葱翠,常年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500多亩茶树环坡而栽,树形圆润成垅,依山起伏,形成“茶岭碧波”景观,非常壮丽。
“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茶,应该是喝茶爱好者的首选。”
考察组有人赞叹道。
第90章提升知名度的方法
凌云集团考察组的人对于茶场周围环境也进行了严格核查,又找了几户茶农聊了聊。
大多数茶农对于这片茶场怀有鸡肋心情。如果采摘、制作,买不起什么价格,白费力气赚不到钱;而放弃这片茶场,又觉得有些可惜。
最终考察组对于这个茶场很满意,一致同意在这里投资建设茶叶公司,只是要求高桥乡配合签订租用合同。
凌云集团的人深知与分散的茶农难以打交道。双方都不熟悉,茶农怕被凌云集团的人坑了;凌云集团的人怕茶农漫天要价。
于是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中间人进行沟通协调,而高桥乡作为招商引资者,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
其实大多数茶农还是通情达理的,看到原先无人问津的茶场突然值钱了,当然愿意进行出租。
有几户人家,则人心不足蛇吞象,千方百计想着抬高租金。
在这个时候,经常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王鹏程乡长和经济发展科的人就发挥作用了,他们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很丰富,知道如何进行各个击破。
毕竟凌云集团给出的租金并不低,这是一件绝大多数茶农得益的好事,高桥乡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为虎作伥的感觉,因而发生冲突的事件几乎没有。
对于愿意签约出租茶场的茶农,他们立马引导凌云集团的人与这些茶农签订合同,并发放一次性三年的租金。
同时承诺三年后,再连续三年每年递增5的租金,这样的出租合同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对于最后剩下的几户茶农,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除了进行摆事实、讲道理外,也发动其它已经签约的茶农共同做工作。
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有时候这些茶农做工作,比管委会工作人员要有效的多。
凌云集团的人看到只有几户茶农后,心里倒是不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