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玄都观中存修的居士也有百万人,他们身着素雅的居士服,领口和袖口处绣着简单的道纹,显得古朴而庄重。
他们跟随道人们学习道法,参与观中的各种活动,虽没有正式入道,但也算半个道人,这些人大都是各地的富商等权势之人。
在一座宽敞的讲经堂内,一位资深的道长正在为居士们讲解道经。
居士们整齐地坐在蒲团上,全神贯注地听着。道长手持拂尘,缓缓说道:“道,乃宇宙万物之根源,我们修行之人,需顺应自然,秉持善良之心……”
道长的声音如同潺潺流水,流淌在每一位居士的心田。
这些居士们不时点头,有的在本子上记录着要点,有的则闭目沉思,仿佛在用心感悟着道的奥秘。
每日里光在玄都山脉上的人足有三百万,整个山脉热闹非凡,却又秩序井然。
那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修行的道人,有虔诚的香客,有存修的居士,他们共同构成了这片山脉的生机与活力。
可以说从道门开创到如今,无论哪一界哪一代,都没见道门如此昌盛过。
道观中的香火袅袅飘向空中,那浓郁的香气仿佛是大地对天空的虔诚献礼。那香气,带着人们的希望与祝福,缓缓升腾,融入天际。
香火越聚越多,竟形成一片连绵万里的庆云。这庆云广大无边,宛如一片梦幻般的云海,在天空中肆意舒展。
庆云的边缘,如同棉花糖般柔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庆云色彩斑斓,如梦如幻,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天空徐徐展开。
时而如瑞兽奔腾,那形态各异的瑞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云间穿梭嬉戏,栩栩如生。有的瑞兽形似麒麟,昂挺胸,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威严;有的如同凤凰,展翅高飞,带着祥瑞的气息。
时而似仙宫楼阁,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仿佛是天上神仙居住的宫殿,令人心生向往。那楼阁的飞檐斗拱,精致无比,仿佛能看到仙人在其中穿梭往来。
它的形态变幻无穷,每一次变化都让人惊叹不已,壮观得不可言喻。每一次形态的转变,都仿佛是大自然与道的神奇创作,让人感叹宇宙的奇妙与伟大。
庆云之下,玄都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那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辉,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道门的荣耀与辉煌。那琉璃瓦,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夺目,见证着玄都观的兴衰荣辱。
道观的飞檐斗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仙鹤展翅,那仙鹤的羽毛仿佛栩栩如生,似乎下一秒就会振翅高飞。
有龙凤呈祥,龙与凤的形态逼真,仿佛在相互嬉戏,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些雕刻,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道门文化的传承。
然而,就在这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背后,一丝隐忧却悄然浮现。那隐忧,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阴影,虽尚未显现全貌,但已让人感觉到一丝不安。
在玄都观的深处,一座古朴而庄严的楼阁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楼阁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斑驳的墙面,仿佛是历史的书页,诉说着玄都观的沧桑变迁。
黄云子独自站在楼阁之上,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道袍,道袍上绣着金色的符文,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那符文,仿佛在闪烁着神秘的光芒,随着微风的吹拂,若隐若现。
如今的黄云子早已经不是当初那落魄道人的模样,身为玄都观二代天师,道门百千万信众之,其气度气场自然不凡。
他的眼神中透着沉稳与睿智,身姿挺拔,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散着一种让人敬畏的威严。
站在这楼阁之上,俯瞰着玄都观内熙熙攘攘却井然有序的景象,黄云子心中既有对如今道门昌盛的欣慰,又有对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
师父已经闭关七年了,这七年以来,是他一手撑起了整个道门。
他不禁回想起过往的种种经历,从曾经那个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落魄狐妖道人,到如今肩负道门兴衰重任的二代天师。
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上次重伤,本以为是灭顶之灾,却未曾想因祸得福,让他在修行之路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