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此也劝过很多回了,但老爷子非要一意孤行,他也没办法。
……
弹幕上,粉丝们的反应也很热情。
不过,因为科举制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缘故,就没人再像之前那么震惊了。
只是单纯地在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也正是看了这些弹幕,某些皇帝,才更坚定了推行科举制的决心。
但天幕却无意停留,很快就进入了下一part——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经济方面的改革!
说起经济方面,隋文帝有一项制度,必须榜上有名,那就是阶梯税率!
很多人都认为,阶梯税率是西方首创,实则不然,早在一千多年前,隋文帝就出台了“输籍定样”政策。【1】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所谓的输籍定样,就是隋文帝将全国的户籍分成了上中下三类,上户多交税,下户少交税。
我就问大家,熟不熟悉?!
而在输籍定样之前,隋文帝还有一个千古功业,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大索貌阅。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隐户现象十分严重,世家大族因此对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随随便便就能改朝换代,而大索貌阅,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说白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身份证。
在隋朝以前,朝廷对于户籍的登记是非常粗陋的,因此,隐户,逃户,冒名顶替,诈老诈小等情况,都大行其道。
所谓诈老诈小,就是百姓故意将年纪登记得极大或者极小,以此来逃避兵役和徭役。
冒名顶替则是逃犯的最爱。
至于隐户和逃户,提前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起门阀了。
隋唐时期,实施的是府兵制和均田制,在这样的制度下,门阀隐匿了多少人口,就基本上相当于掌握了多少兵力。
作为皇帝,对于这种现象,当然不能忍。
于是,为了从门阀手中抢夺户口,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就应运而生了。
这两项政策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富人补贴穷人,而是跟门阀争夺人口资源。
百姓为什么愿意将户籍挂到门阀名下,成为隐户,根本原因就是门阀收的税赋比朝廷少,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当然会用脚投票,而输籍定样,就是明晃晃地跟门阀打“价格战”,门阀不是收的税少么,巧了,现在朝廷收的税更少,这样一来,百姓一看跟着朝廷混更划算,自然就跟门阀说再见了。
而另一方面,门阀被分到了上户当中,隐匿的土地和人口越多,要交的税也越多,也对他们的兼并起到了抑制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