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原叫黄秾烟,虽无过人的才艺和长相,但自有一套立身处世的功夫在。她刚成为良娣时,喜好写字学习,待人圆通,加之又有好善乐施,贤惠正直的矫言伪行。所以起初翁斐并不排斥她。而且,她对赵姝环向来都阿谀曲从,甘居下流。如此,淑妃也不好伸手去打笑脸人了。
“朕最开始并不知道宸妃偷藏御状。直到张公公临终前,朕才悉知此事。可那时,宸妃才诞育不久的双生胎嗷嗷待哺,早离不开母亲。毕竟虎毒不食子,朕幼年时便经历过丧母之痛,自然不愿意让无辜的孩子重复自己的不幸。”
听完翁斐的话后,我大感震惊,但仍尽量不失偏颇的评价道,“若旁人听了宸妃发迹的缘由,或许一边不耻,一边艳羡吧。觉得她德不配位,可又嫉妒她因此珠光宝翠。臣妾认为,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一切乾坤未定,荣华得失无常。若这几年来宸妃并没有真心悔改之意,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可就没有张迎春公公这样的好心人和好运气了。只怕到头来,福不盈眦,一切浮华都是槐南一梦。这些年因此享的福,全都是要还回去的。”
说罢,我站起身来,不觉走到那池荷叶处。日光下,青翠浅绿,浓淡不一。凝着水面倒映出的自己,面庞沉静,心绪难辨。我问,“后来呢?吴跃蔷可伏法了?为何陆河还高居侍郎之位?户部大员自古乃治粟内使,可陆河反而贪财好贿,附下罔上,置百姓而不顾,实在是名高难副啊。”
翁斐亦跟着站在了我的身侧,目光则落在了栖息于荷叶下乘凉的红脊鲤鱼身上。长时间静谧不动的鱼儿忽然摆尾,荡起一圈圈涟漪,往事也随着翁斐的回忆渐渐浮开水面
黄秾烟虽然将折子归还在了先帝案前,但终究还是留了一手,将它重新置于最底层,让时间能拖多久是多久。?
见御状石沉大海般,苦等消息多日且弹尽粮绝的王三磊又被吴跃蔷派去的手下几度堵截追杀,实在走投无路,遂做出强闯宫门的举动,希望能引起天子注意。在险些被值守宫门的皇城守卫乱棒打死之际,某些路过的贵卿大臣或漠然视之,或仍迟疑观望,不敢上前。幸亏,一袭银白锦袍的少年恰好途径宫门,只轻轻一个命令的眼神,就制止了守卫们施暴的动作。意识到眼前姿容清冷,宛若天人的少年身份地位非同一般,王三磊强忍肝肺裂血带来的痛楚,艰难伸手拽住了少年的云锦衣摆……
当纤尘不染的衣裳染上了带着血泪的手印,是王储与臣民的首次碰撞。
翁斐对那震撼心神的一瞬,永生难忘——
他着华服,寸锦寸金,高高在上;而他大翁朝受灾的百姓,民不聊生,申诉无门
如今,吴跃蔷那顶乌纱帽早落地了。王三磊御状里的内容全是揭发他的,却根本不知吴跃蔷找了京官替自己消灾一事。而陆河听说先帝翁鄞得知洛阳蝗灾的事情震怒不已,便见风使舵,快马加鞭,将贿款主动上交到御前,说是吴跃蔷派人强行塞入他府上的,他假意收下赃款只是麻痹吴越蔷的戒备之心,趁机掌握吴越蔷的罪证。然后他还声情并茂地痛斥了那些贪官的恶行把自己行贿之事摘得一干二净。
“后来,陆河自请去洛阳布施赈灾、安置流民了,全然一副心系民生的好官模样。而朕也主动请缨赶抵洛阳,审讯贪官吴越蔷,拿到他供认画押的罪状书,再进行监斩。也正因去了洛阳,朕才更加怀疑陆河在御前是狐狸哭兔子,假慈悲。”
“怎么说?”我听得入迷,赶紧追问道。
“他若心里没有鬼,为何几次三番派人将吴跃蔷灭口?这不是欲盖弥彰吗?多亏朕的护卫看管得严,吴跃蔷才侥幸多活几天。而且吴跃蔷一口咬定陆河多次收贿,只不过他在狱中拿不出证据,说证据在他府上。结果宫的小林子竟与宸妃是同乡。当年蝗灾,小林子家中饥苦,多亏了宸妃的月例周济……”
“你是怀疑中秋那夜的幕后凶手是宸妃?”
“臣妾不敢肆意揣测。只是思来想去,总觉得这个小林子很是可疑,且无论他究竟为谁效力。之前淑妃与我被人设计推下镂月开云亭附近的深潭,不出一夜,负责传信的宫女华婳就被杀了。而小林子恰好是华婳的对食。再后来,在避夏行宫那会儿,也是小林子在暗中监视碧波轩。臣妾只是反推了一下,假设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海嫔,小林子又是华章宫的宫人,为海嫔所用,也不奇怪。又假设,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其实暗中一直在为宸妃效犬马之劳以报恩情,好像也说得通。”说罢,我作势要跪下,“请皇上宽恕臣妾这证据不足的臆测。臣妾并没有辱人清白的意思。”
翁斐速速将我拉了起来,“早跟你说了,在朕面前不准下跪。何况是为了两个不值当的人。”
一阵风吹,秾绿柔枝婆娑弄影,更吹落紫白藤萝点点碎花。翁斐替我将落在乌发间的花瓣儿掸掉,并就刚才我的猜测分析道,“海嫔为人是会耍些小心机,好行小惠,又自作聪明。而宸妃为人圆滑,处事低调,平时在明面上嫌少与人争锋。朕早心里有数,只是苦于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