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口闹罢了,一家人先用过饭食,然后围聚在“家风雅正”匾额底下,全部都净了手,再度仔细地将云锦店的执照欣赏了好几遍,每个墨字都似乎带有异常的吸引力,心头各自流淌着难掩的激动。
就连申婆子跟林嬷嬷这些家里的下人们,亦是满面红光。就连两个婆子在厅堂在廊檐下走动时,腿脚都多带出几分力度。
曾经永安县薛家,薛老爷是何等慈和又有手段的主子,大公子薛至清,那是人人嘉许的俊俏人物……
“嫂子,咱们明天就要开张了是嘛?”薛四郎问。
这个问题云姒华暂时还不能回答,因为开张可不仅仅是拿下一纸文书,开张以前还得有准备工作,匆匆地开业,打得是无准备之战,别说做不到一鸣惊人,还有可能对今后的生意有所影响。
那她还需要做点什么?
云姒华唤来小丫头去取纸笔,就在正堂坐下,几个孩子搬凳子坐过来围着:“咱们现在都想想,开业前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把问题列举出来,做个记录,待会儿咱们再想怎么解决。”
这是她从现代带到古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名曰头脑风暴,员工们各抒己见贡献出思路,这也是企业会议时常常使用的一种发言方法。
只不过把头脑风暴拿到薛家,薛府的几个孩子受宠若惊,各个儿眼睛里都闪出光彩:
“大嫂,你真的是让我们说?”
古人治家规矩森严,二娘三娘是女子,四郎五郎是孩子,按说在正常的大家庭里,他们的意见还有建议都不会有人关注,更别说还专门聚齐起来听听他们的意思了。
大嫂不愧是大嫂。二娘想。当初大嫂在织坊里诚挚地告诉她,这家也需要她操心的那会儿,她就觉得大嫂是个不拘一格的、不简单的人物。
素来内敛的二娘,手在裙幅攥了攥,鼓起勇气率先发言:“嫂子,其实我对云锦店铺开业已经有些考虑,便由我先说吧。”
“好啊。反正是咱家自己人说说话,正好二娘起个头,其他人趁着你们发言,都想想该怎么说。”云姒华执笔准备记录。
只听二娘道:“我考虑咱们店初开业,人家不知道云锦是何物,咱们也没有那么多货物摆在店铺里供客人挑选。怎么把云锦最快时间内推销给永安县百姓,这值得考虑。”
云姒华写字的手一顿,微微点头,二娘这话全是说到她心坎里去了。她在户房办执照时被王姓小吏刁难,对方所用的借口,正是不明白云锦是什么东西。
云锦本身的特性也断然不允许她织够填满整间铺子才开张,那全家就等着饿死吧。
二娘这番话说完,其他几个孩子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三娘赶在第二个:“咱家得请锣鼓队吧?得有人在外头闹一闹。”
四郎:“嫂子,云锦料子能做男装吗?嫂子织了两回嫁衣,都是新娘子穿的,那有新郎官穿的嘛,平时可以穿嘛?万一有人问起来呢?”
“四郎,你问得好,”云姒华记录时不忘称赞,别看孩子们年幼,却一条条给她打开了思路,她确实是靠织婚服起得家,可却不能在开店时候,让老百姓误以为云锦就是礼服婚服的名贵料子,而是要更加贴合百姓的生活,这才更有销路,“五郎说说看。”
薛五郎被点名,想了想,半天没有说话。
毕竟这只最小,云姒华也不为难他,她朝薛五郎微微笑着,安慰五郎道:“没关系,小五说不出来也不要紧,等到开业那天,嫂子把小五收拾得体体面面,我们小五好看,给来看热闹的叔叔伯伯们背几首古诗,到时候还愁没人定制咱家的锦缎吗?”
这一番话说得薛五郎脸瞬间红了。
其他几个哥哥姐姐纷纷取笑,有的捏捏五郎的小脸蛋,还有的就委屈兮兮地抬起来小脸问云姒华:
“嫂子,那……我们不好看吗?”
瞬间被薛家儿女眨巴着眼睛注视,云姒华没法不给出个解释,薛家的基因极好,孩子们各个模样周正,一水的高鼻梁大长腿,这几只的模样就是拿到现代,也全都是小萌娃美少女们。
云姒华点头:“好看。都好看。”
孩子们各自高兴得拍手:“嫂子也好看!”
好吧。商业互吹一波。云姒华无奈。
头脑风暴完毕,云姒华跟前的纸面,现在上面已经分条列举出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用纤长的指尖,一条条指读墨字,给身边几个孩子们念:
“首先,要让客人知道什么是云锦。
其次,要介绍云锦的适用范围。
最后,锣鼓队。”
墨纸摊开,云姒华手指点在第三条:“锣鼓队是现在唯一能够立刻解决的,至于其他两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你们谁来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呢?”